我曾经的一个家长,还时常与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一切都是因为我的学生,他的宝贝儿子。
现在这个孩子已经辍学在家。这个家长每每谈及他的儿子,不说老泪纵横,但已是几度哽咽,透骨酸心。
他现在在我面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是时光倒流,我绝不会像之前那样教育我的儿子,我也相信我的儿子绝不会成为今天这个样子……”
但是时光不会倒流,对于他来说,留下的只能是遗憾和一地鸡毛。
他在企业转型的时候,回归家庭当上了家庭妇男的角色。本想把教育孩子作为自己今后的职业,没想到这职业从事起来困难重重,关键是还很失败。
他说,这一路走来,心太累,本想可以得到生活的完美,换来的却是无尽的伤悲……
他这样一说,他和儿子相处的点点滴滴又浮现在我眼前。
一天早上,我在上早自习,接到他的电话:“周老师,今天给孩子请一天假。”可能是多年当班主任的原因,我突口而出:“咋?孩子生病了?”“没有。他昨天的作业没有完成,今天早上上学还想穿我昨天给他买的新衣服,我就不给他穿。孩子说不给他穿,他就不上学。不上就不上……”听了家长的话,我第一反应就是:还真是一家人。说话、做事如复制、粘贴。
我问家长:“穿新衣服和做作业是一码事吗?”
他若有所思地说:“两码事。”
“两码事,为什么要混为一谈呢?”
家长沉思片刻,好像明白了我的意思:“好的,我马上让他到学校来。”
还有一次,家长在路上碰到我,不好意思又忿忿不平地说:“周老师,今天把我气惨了,他龟儿子居然骂我是老杂种。”
“哪噶哦?”
“哪噶!就是我屋头的x x x噻。”
“他这样说你啊?!肯定心里难受哈。如果我的孩子这样说我,我也会很伤心的。会不会孩子压根儿就不知道杂种是啥意思?”
“他知道的。他说杂种好啊,优良品种……”
“是不是之前听谁说过杂种这个词哦?”
家长沉默了一会儿,碍口识羞地说:“之前他不听话,我骂过他小杂种。”
这还真是应验了那句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这位家长和孩子相处过程中的类似案例不胜枚举。
我们很多父母,在孩子和自己的问题上,永远都是双标:严于律孩子,宽以待自己。要求孩子这样,他自己却那样。
自己不学习,一回家就拿起手机刷短视频、看抖音、打游戏、三朋四友邀约喝酒、打牌……却要求孩子看书、写作业……一旦看到孩子没有学习,心里就不舒坦。当孩子质疑家长:“你下班都可以休息,我为什么不可以休息?”
听到孩子这么一说,家长要么冠冕堂皇地说:“我读书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是我挣钱供你读书的时候了。”家长不读书,不学习,貌似还有正当的理由。还有的家长要么会强词夺理地说:“我供你、养你那么辛苦,下班后是该休息、娱乐噻,你还管起我来了,你翅膀变硬了,不服人管了……”看到家长气势汹汹、咄咄逼人的样子,孩子只得选择闭嘴。长此下去,孩子就会慢慢心门紧闭,严重的还会造成社会交往障碍,甚至抑郁等心理疾患。
前不久,我接手了一个个案,来访者因为不和爸爸妈妈说话,不愿意和同学交往、交流,在家长的强迫下来咨询。来访者主诉:他已经读高中了,还经常无缘无故被妈妈破口大骂,被爸爸暴打。有一次爸爸居然拿锤子砸他。爸爸还在他们的班级群里对其他家长说:不让他们家的孩子跟我一起耍,说是带坏了我……他在讲述这一切的时候,是惜字如金的,是眼含泪水的。尽管那泪水在眼眶打转,但硬是没有滴下一滴。
现在孩子上学放学独来独往,一回家就躲进自己的房间,整天都愁眉苦脸的。家长这时才意识到孩子的问题,于是强行要求孩子进行心理干预。
像这样的孩子,这样的家庭现在还不少。
孩子没有出现心理问题或者心理问题不严重的时候,我们一部分家长是不会考虑孩子的感受的,他们看不到孩子的内在需求,看不到孩子的心痛,更别说尊重孩子了。他们只要情绪(负面情绪)一上头,就无所顾忌了,能顾及到的就是怎样恣意宣泄自己的情绪。哪怕宣泄之后觉得误伤了孩子,也不会给孩子道一个歉,给孩子一个说理的地方。因为在他们看来,家长的权威是不允许这样做的,那是很丢脸的一件事。当然到头来,受伤害的就只能是孩子了。
这样的家庭,亲子关系当然不和谐,孩子不和你说话当然也在情理之中。
但我们的家长意识不到这些。他们还指责孩子没有感恩之心,没有看到爸爸妈妈的辛苦付出,没有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他们还一味在孩子面前数落:我这样辛苦工作是为谁?还不是为你!我真是白养了你这么多年,你这白眼狼……
殊不知,家长说得越多,把孩子推得越远,孩子的心门关得越紧。
要想孩子为你打开心门,那就请我们的家长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放下你那高高在上的家长架子,停止你那无休无止的说教,和孩子平等对话,平等相处,尊重孩子,接纳孩子,不只是要接纳你心中的所谓的“好孩子”,更要无条件接纳在你心中“一无是处”的孩子。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很多家长难以把握好那个度:要么溺爱,要么冷漠,要么粗暴,要么简单,要么失望……这些都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健康发展。
因为溺爱是把软刀子,会在不知不觉中刺伤孩子;冷漠、粗暴是条硬鞭子,会在不知不觉中抽伤孩子;失望是跟软鞭子,会在无形中击垮孩子。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对他们的情绪要给予及时的、正向的回应。要尊重孩子的个性,鼓励他们追逐自己的梦想,并协同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家庭教育不是一味的说教,更不是强权下的打压,家长更多的时候应该扮演的是“朋友”、“参谋”“协助者”的角色。
只有家长真正摆正自己的位置,孩子才能与你貌合神更合,孩子的心门才随时为你敞开。
教育何易?唯有身体力行,感同身受。
父母的言行永远是孩子成长的航标;家人的理解、关爱永远是孩子成长的温床;家庭的温馨、和谐永远是孩子成长的动力。
尊重孩子的想法,做孩子成长路上的好“参谋”;理解孩子的行为,做孩子成长路上的好“伙伴”;爱护孩子的身心,做孩子成长路上的贴身“护理”。
重视孩子的细微要求,给孩子一双会编织的翅膀;珍视孩子的点滴进步,给孩子一个坚持不懈的理由。
涓涓细流汇沧海,家教温馨励未来。
家长朋友们,孩子的成长之路不能没有你的陪伴,更不能少了你的用心。让我们携起手来,助力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