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涉过愤怒的海》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老金是一个离异的父亲,整日出海打鱼挣钱,一天突然得知留学在外的女儿娜娜身重十七刀死在异国,他顺着自己能够找到的线索,开始寻找潜在的嫌疑人——娜娜的男朋友李苗苗,继而又和对方的母亲景岚进行了一场各自“为了孩子”的撕扯。
当这场寻凶之旅即将到达终点时,老金才发现,女儿死亡的真相,最初的原点和诱因,竟和自己有关——是父爱的长期缺位,导致了娜娜对爱畸形的渴求,也间接导致了娜娜的死亡……
看完电影,我在思考,老金和景岚,算是怎样的父母?
对比最近父母杀子、虐子的阴间新闻,他们至少没有糟糕到如此丧心病狂、违背人性的境地。
可是,“不伤害”仅仅是一个最低的法律底线,都谈不上是为人父母的底限。
对比一贫如洗、入不敷出的家庭,他们给孩子创造了相对不错(对李苗苗而言,是远高于常人)的物质条件,作为父母,他们也在为孩子付出。
只是,这份付出,符合了父母的自我预期和社会的评价标准,却唯独忽略了另一个视角,也是最重要的视角——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所以,当我看完整部电影,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老金和景岚对孩子的爱,更像是一场对自己的交代。
他们对于为人父母有一套自己的标准,例如,对于景岚而言,标准之一是当孩子陷入到“麻烦”中,动用自己的所有能量和资源,给孩子摆平一切;对于老金而言,最重要的标准是努力出海打渔、挣钱养家,供孩子去日本留学。
所以,当他们完成了自我设定的这套标准,父母的角色和职能似乎就发挥到了极致。
电影的开篇,工友对老金说:“咱这个爹当得可真不容易啊。”
这句话,点明了其他人对老金作为父亲角色的评价,也是老金内心的自我评价——为了女儿,他付出了很多。
当他在海上颠簸十余天,当他冒着风险进入公海领域打渔,甚至与其他国家的海警发生冲突,当他时刻记挂着三十条渔船的状况和细节,凡此种种,都是为人父母的付出,都是对孩子爱的证明。
对老金而言,做到这些,就足够了。
对于李苗苗,虽然影片没有直接刻画他早期成长的经历,但是不难推测出,李烈和景岚这对忙于事业的精英型父母,在儿子的生活中是长期缺位的。这种物质上富足、精神上忽视的生活,加上后期父母离异带来的拉扯,最终造就了李苗苗变态癫狂、无法共情的反社会型人格。
当李苗苗再次回归到景岚的生活中,作为母亲,估计她也知道这个孩子的心性已经无法逆转和改变,只是尽其所能去护住他的周全,这更像是一种对于亏欠的补偿,这也是她唯一能做、唯一可做的。
最后,当老金谎称将李苗苗的尸体扔进海里的时候,她踉踉跄跄地望着那片空旷的海域,然后疯了一样的开车撞老金。当老金躲到悬崖边,她绝望地踩下油门,连车带着自己,开进了那片大海。
老金把景岚救起,后续警察要求景岚做笔录,试图通过老金追问李苗苗的下落时,她却只是淡然地告诉他们,没有意义了。
那场被中止的投海自尽,是景岚对孩子最大的一场交代,为了你,我可以把命豁出去。
在他们看来,有交代,就是有爱。
但交代完了,也就结束了。
二
还有,老金真的爱自己的女儿吗?
这个质疑,在影片里借助其他角色之口出现了两次。
第一次,老金看到小娜的尸体,听到尸检的相关细节时,他本能的生理反应是呕吐,后续日本警察质问他,看到自己女儿那个下场,你还会吐,你真的爱他吗?
第二次,老金拿着小娜的视频硬塞在景岚眼前,景岚说,你是怎么做到的,把自己女儿那样的东西给别人看,你一点都不爱她。
老金爱小娜吗?似乎整个影片都是围绕着老金为自己的女儿复仇,这背后的驱动力似乎应该是父亲对女儿的爱。
可是,反观老金在日本时对警察脱口而出说的那句话——我金陨石的闺女被祸害了,这是个笑话。
这场以爱之名的复仇,最内在的出发点不在于小娜,而在于老金自己。
而老金对小娜的评价,一个是懂事,另一个是皮实。
老金做到了自己心目中的父亲形象,也只看到自己心目中的女儿小娜。
一个孩子,差点被湿毛巾憋死,也难以开口说出真实情况,只是因为父亲告诉她这样的降温方式比吃药还管用。
一个孩子,在岛上捱过无数个漫长黑夜,从不敢告诉父亲内心的恐惧和绝望,而他也从来没有过问自己的感受。
这个孩子,不是懂事和皮实,她只是不敢也不曾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因为无人可以接纳和理解这份感受。
三
现实生活中,像老金一样的父母并不在少数。
甚至在别人眼中,他们做得并不差,如老金一般起早贪黑地赚钱养家,供孩子读书、留学,给孩子竭力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
可是,作为孩子的一方,却未必快乐。
这样的孩子,可能会被旁人指责为“矫情”“不懂得感恩”“不理解父母的辛苦”,可是,他们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可能从未得到回应,他们得到的,只是父母视角之下的“好”。
这些难以言说的感受被积压在一个小小的角落里,于是他们迫切想要向外寻求爱和关怀,但一个从没好好被爱过的人,很难懂得如何去真正表达和回应别人的爱,也很难去辨别什么才是足够好的一份爱。
在小娜的人生里,她走上了爱的歧途,并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在故事的最后,当老金从日本警方那里得知小娜死亡的真相,当他在小娜的账号上看到那些独白和梦境,顺着里面的线索,他找到了小娜当年的“安全岛”——那个被废弃许久的衣柜。
当老金撬开这个陈旧的柜子,看到里面用各色的蜡笔画满了太阳,也是小娜临终前的几个小时里,在狭窄的衣柜中用自己的鲜血画下的形状。
老金的悲怆和绝望到达了顶点,直到这一刻,他才真正看到了自己的女儿,理解了这些年她内心的孤寂、害怕和恐惧,她从未说出口的对爱的渴求和失落。
当老金在瓢泼的大雨中寻找小娜的墓碑,当他哭着对空中喊,小娜,再要有下回,咱不这样了。
这些瞬间,老金的爱才从悬浮之中落回现实。
只是,这一切的代价,太大了。
四
电影的结语是,唯有父母之爱,是人一生之中最初和最终的“安全岛”。
这一份爱,不是预设标准之下的一场交代。
这一份爱,需要看到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ta真实的想法、喜好、感受和需求。
这一份爱,不需要多么完美(每个人都不完美,父母也不完美),但在能做到的时候,多给孩子一些真正的关注和回馈,成为孩子坚定的后盾和支持。
这一份爱,可以在孩子心里种下爱和价值感的种子,当他们自身拥有这些力量,便不用向外寻求,更会明白只靠外界给予的爱与价值只是一场虚空。
影片的最后,有一个幻想中的画面,老金出海回来,小娜从衣柜中出来,老金放下手里的东西,转头给了她一个温暖的笑。
这一个笑,就是小娜想要的爱——即便不能时时陪伴,但我能感受到这份爱意,对爱的感知和坚信,足以支撑余下的黑夜和漫长的等待。
你看,孩子并不贪心,父母在意的金钱、物质,很多只是外界赋予的定义与标签,一个孩子最本真也最纯粹的需求,就是被看到、被理解,与父母之间建立真正的关联。
这才是真正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