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少年 呵护未来

来源: 作者:帅成清 发布时间:2024-05-29 09:58:07

人们都说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建设我们伟大祖国未来的栋梁,是承载家族兴旺的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走进学校看望教师和学生,勉励少年儿童“从小坚定听党话,跟党走,刻苦学习,树立理想,砥砺品格,增长本领,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做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好孩子,做祖国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接班人”。这对少年儿童的殷切希望,为我们指明呵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对儿童教育的方向。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也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这些都阐明了少年儿童后天学习成长成材的无比重要性,也给予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重要责任感。要使我国囯力强盛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后备人才的培育,要有德才兼备的人才,就必须从娃儿抓起,使少年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特别是学会如何做人尤为重要。

改革开放后,我们在党的好政策指引下,乘改革开放春风,勤劳苦干,都走上了小康之路,正劲头十足奔向新时代。但我们也应看到,物质丰富了,精神文明却滞后了。个别投机取巧,牺牲环境,豪取强夺,捞到几桶金后,就忘乎所以,贪图享乐、功利严重,缺乏应有的传统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也严重地影响了一下代。一部分富豪财产丰富,穿吃不愁,溺爱儿女,让其十指不沾阴春水,致使其虚荣心强,处处显出高人一等,实质是心灵脆弱;家境一般者外出打工,将孩童扔给父母,这些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爱,抑郁自卑,懦弱被欺侮,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或性格倔犟,不服管教,甚至流浪社会,沾染恶习或受坏人操控,打架斗殴,参与校园霸凌,给社会风气造成不良的影响。还有一部分少儿被家人当成掌上明珠,“小太阳”或“小公主”,全家都围着他(她)转,致使其刁蛮捣蛋,任性胡来,而家人一味妥协。给予无限的满足,这无疑是对娃儿的不良行为的纵容。成为“小刺头”无法管教,个别非但不严格管教,为其垫脚,甚至得意洋洋:我娃儿行,看谁敢欺负。在校受了委屈,娃娃就向父母夸大事实,个别父母不问青红皂白,到校吵闹,不依不饶,不达不合理的要求绝不罢休,使其教师头疼,学校难治,这些不良现家真令社会堪忧。要杜绝此类发生,就必须构建起良好的社会风气,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形成合力,从娃娃抓起,关爱未成年人,呵护祖国花朵,充分落实党中央关于培育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劳动者和接班人的举措。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或多或少地潜移默化着子女,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所以做父母的只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就是花再多的线,费最大的劲,三观不正,土壤不肥怎能育出壮苗?要不是温室的弱苗,要不是残缺的苗,甚至是毒苗。若外出打工,将孩子扔给父母,而父母年迈无精力教育看护督促,娃儿学习不进步或越来越差。娃娃成绩差受到批评,被同学笑话就旷课,流浪,受欺负或欺凌他人,直至少年犯罪,那时家长悔之晚之,既要负未监管责任,还得担负民事赔偿。钱是死“宝”,人才是活“宝”。现在绝大多数的家庭由妇女掌权,母亲在娃娃心中地位崇高,话语权多,故妇女必须要加强自身文化道德修养。知识丰富,贤淑德懿,才能对娃娃进行良好的教育引导,子女才有可能成“龙”成“凤”。如果孟母不三迁,岳母不刺字,孟子、岳飞未必成为响当当的人物而流芳百世。

良好的家风才能滋润出理想的人才。苏轼曾祖苏杲,祖父苏序都是侠义慈悲之人,孝顺父母,仁悌兄弟,友爱乡邻,重守信诺。苏轼伯父苏澹文举进士,苏涣进士及弟。父苏洵育儿非常称职,屡考不中后,他毅然将那些枯燥无味的作文付之火炬,闭门不出,苦读十年,其中六年与子共研经史,相互促进,将文赋史策融会贯通,终使父子三人文思泉涌,达到“下笔犹如神”的境界,入朝面试,名震京师。苏东坡的母亲程老夫人一边跻身商海,一边相夫教子,三苏能光耀千秋,程夫人功莫大焉。程夫人家境优渥,学知渊博,品行高尚,尽管苏家经济拮据,苏母从不向娘家伸手。更难能可贵的是不发宿藏,不残雀鸟,不贪便宜走“捷径”,只靠自己羸弱的双肩,勤劳的双手,温言细语的启迪,来操持家务,教育子女。苏母很重视子女的早期教育,苏轼五岁时苏母就亲自启蒙,待有一定文化知识后时予以经史教授。苏轼九岁时,授《后汉书.范滂传》时不禁叹息。苏轼问母:“若轼为滂,母许之乎?”苏母高兴地说:“汝能为滂,吾不能为滂母邪!”以后苏轼以天下为己任,遇厄运而不畏的济世精神就深受母亲以滂事的启迪。

学校是儿童成长的乐园,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班集体是儿童温馨的第二家庭。在学校教育中,老师的责任重大,因为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著名的教育家陶行之对教师的阐述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以师德要求严格自己,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爱生如子。教育学生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常带微笑,亲近孩子,用活泼,幽默有趣等艺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循序渐进,用真情去感动学生。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学习,增智长慧;学会做人,明辨是非,尊老爱幼,要常怀感恩;发扬团队精神,分工合作,理解包容,互相学习,关爱弱小。对后进生不歧视,多关注,一有闪光点就立即表扬。要反复抓,抓“反复”,多辅导(包括心理疏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后进生真正感受到学校老师的关怀,同学的帮助,班集体的温暖。但是由于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工作的检查严格繁多,而社会家长对校评价的标准几乎是教学成绩,学校对老师考核依据也主要是班级统考位次,教师的绩效也主要是学科教学。除教学任务外,还有许多杂务,累得教师精疲力尽,空隙时间极少,教师是人不是机器,故有的教师难免顾此失彼,发现问题不及时,有问题又担心家长蛮横,一味委屈求全,表面光鲜,实则心伤。这是教育界的现实与矛盾。如能改革统考,因地制宜,授予学校较大的教育自主权,全面落实中央素质教育的精神,相信教师更活泼灵妙,教学更得心应手。学生会学习更轻松,品格也较纯真。让学生在完成基础教育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性攻关,更有利孩子的前途发展,岂不快哉。

社会对教育,风气对未成年的成长也有较大的影响。良好的生活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见贤思齐的良好动力,民主式的家庭活动,都将对孩子的成长有促进作用,反之未成年因鉴别能力有限,就容易受不良思潮的浸蚀,影响健康成长。虽说儿童大部时间在家在校,但节假日的时间也不少,也会在小区打闹玩耍。为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各级关工委,社团组织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践站、小区业委会都应在学生休假期间组织动员社会服务志愿者包括退体干部、民警、教师为少年儿童设计富有儿童乐趣的活动,比如书法绘画、唱歌跳舞、阅读写作、小小主持人、诗朗诵、“三算”比赛,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活动。组织当地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积极参与互动,并给予一定的精神物质奖励,激发提高少年儿童的参与积极性。儿童在活动不仅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陶冶了情操,还锻炼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大局意识,团队参与协作能力,更能减轻家长看护负担,也为社区带来了活泼的气氛,促进邻里和谐,小区安宁,真是一举多得,百利无一害。对社会有利,有益于下一代的事,花点精力,费点钱财,值。

总之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形成合力,关爱少年,呵护未来,用爱心、细心、耐心去浇灌祖国的花朵,就一定会培育出参天栋梁。


责任编辑:杨雪娇

本网站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对网站内容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顾问团.

四 川 法 制 网 ·法艺文化传媒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