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用温暖的爱去守护心灵的健康成长

来源: 作者:李远芳 发布时间:2021-10-28 14:20:42

青春是一首歌,吟唱着人生最美的旋律;青春是一幅画,描绘着世间最绚烂的花朵……这样的年纪本是无忧无虑、快乐享受的年纪,但一种疾病却悄无声息地侵扰着我们深爱的孩子。

2021年5月,四川成都某中学一学生跳楼死亡,跳楼前疑数次割手腕;2020年11月某高校一女生被男友杀害后,男友也跳楼自杀,,,,此类事件连续发生,让人心痛。我们的孩子们怎么了?据统计报道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检出率达8%~30%,30%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网络成瘾、考试焦虑、社交恐惧、敏感多疑、厌学、适应力差、人际关系失调、以自我为中心严重等困扰着儿童青年。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沉溺网络、过早性行为及相关心理与行为的报道屡见不鲜,校园欺凌事件也见诸报端 。

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不仅影响着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工作,对于居家隔离不能上学的儿童青少年更是一种折磨,紧张、害怕,担心、烦躁、发脾气、网络成瘾的情况常有发生。有些孩子会花大量的时间去看疫情相关的新闻;有的孩子可能会表现出话少、笑容少、情绪低落等。有研究表明,因疫情被隔离的儿童创伤后遗症是未隔离儿童的4倍,而到后疫情时代,突如其来作息的调整、与同学线下的相处、学业课业检测等等又给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带来了多种复杂性压力。

心理门诊的工作经历,我接待的大部分都是儿童青少年,本该是一群鲜活好动的人儿,看到的却是敏感又胆小,一张张小脸上写满了忧伤和无助,焦虑、抑郁、青少年情绪障碍困扰着他们,据不完全统计,这些青少年的心理障碍主要还体现在:

学习压力大:在应试教育的高考指挥下,竞争激烈,学习任务繁重,父母的期待望值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这种情况的循环往复,使得他们对学习既无奈又恐惧,厌学也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人际交往障碍:独生子女特殊的成长环境让他们与人平等友好交往的能力减弱,年轻的他们渴望友谊,渴望被认可,却因处理不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内心十分孤独寂寞,不知怎样去做,从而怀疑世上没有真正的友谊,人际关系的处理像大山一样压在他们的心头。当前青少年的成长,可以说与网络的发展和兴起同步,网络已成为他们的主要生活方式之一,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更能在虚拟世界里得到满足,而后者是与抑郁症状、情绪困扰等呈负相关的。

安全感缺失:因为各种原因,部分孩子是隔代抚养或在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中成长起来的,这类孩子自幼未得到健全的爱和必要的关注而心理不健全。

在我的门诊经历中有位15岁的高一女学生“因不想上学,在班级待不下去1月余 ”就诊。来访者于9月进入某高中住校,平时疏于与同学交流、独来独往,总是低着头走路,成绩一般,时常想哭、上课有时精力不集中,易走神,开小差。自初三始,情绪低落,时常出现自伤行为(用美工刀划手腕),有过自杀的想法。开学不久后感到在班级里待着特别烦躁,跟父母提议换到高职班或休学,不想在学校面对那么多人群,不想面对社会。初见时女孩低着头,驼着背,声音小的跟蚊子嗡嗡叫一样。经过半年多一次次沟通交流,女孩子长高了,自信阳光了许多,有了对未来的规划,她从小就特别喜欢画画,对色彩有着天生的敏感,喜欢日语想学小语种,看到她的变化我由衷的开心。有了支持者的孩子们,他们的心渐渐放轻松、小脸上有了些许笑容,而我也真心感受到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 ,10月26日四川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在成都召开,四川省委副书记黄强强调:要聚焦重点、多措并举、靶向发力,构筑起全方位无死角的未成年人立体保护网。在“防”上下功夫,撑起未成年人“防护之伞”,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严格落实“双减”政策,让学生真正快乐成长;要在“治”上下功夫,铸就未成年人“保护之盾”;要在“爱”上下功夫,夯实未成年人“关爱之基”,健全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随着国家的重视,相关政策的落实,相信我们的孩子会有一个优化的成长环境。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用温暖的心去守护心灵的健康是作为一名心理治疗师的职责。以一颗爱的心去倾听、去共情,给与他们精神上支持和动力,让他们学会做情绪的主人,让他们感受到人间有爱,逐步学会爱自己爱家人爱社会,帮助他们走出阴霾,走出风雨,迎接阳光、灿烂的人生。

(李远芳)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