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重视心理教育,自信健康成长

来源: 作者:胡丽 发布时间:2021-10-11 01:28:08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使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以至于关爱留守儿童成为近年来的一个重大话题之一,留守儿童就是指到外地打工连续超过了三个月以上的农民将自己的孩子托留在家,由爷爷、奶奶或者是其他的亲属来监护的儿童少年,由于长期没有接受父母的关心与爱护,使他们得不到应该有的关爱,也得不到家长在身边的规范教育,很容易出现人格上的缺陷,出现自卑,胆小,孤僻,抑郁等不良情绪,留守儿童性格比较孤僻,也害怕与人交流,还比较内向,就使得他们在人际沟通方面的能力比一般的孩子要差一点,如若自卑太过于严重 孩子们有很大的程度上患有抑郁症;还有就是父母们长期不在身边,当他们被欺负的时候,不知道如何求助,也不知道怎么做,这些都会成为诱发情绪障碍和心理障碍的因素之一,他们还有可能会行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像是基本的生活习惯,严重时还会形成暴力攻击行为。由于经常会和父母分离,让他们出现分离焦虑,部分儿童也因此患有抑郁的情绪,有的留守儿童因为长期没有见到自己的父母,使他们很没有安全感,会产生消极的,悲观的想法,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所以要想解决那一个个问题,首先需要家长们多陪陪孩子,即使工作很忙,也要多回家看看孩子们,父母双方一起回家,如果真的很忙也可以爸妈一方回家看看,其次是社会上的人们也要关注留守儿童的一些现状,组织并开展一些活动来帮助他们解决基本的教育问题和生活问题,由于留守儿童的数量在逐年的增加,国家也实行脱贫政策,各级政府也在大力地支持和响应。

最近新出了一部很暖心的电视剧叫作《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部剧讲述了一位年轻人带着自己的伙伴回到家乡去扶贫、振兴乡村教育的故事。其中那个伙伴就是来这里支教的,老师每天上课都会提成一个常规的问题,但是孩子们的回答却让我们很心痛,很不平凡,后来老师不小心被一种有毒的蛇给咬了,很严重,需要回到上海去治疗,在走的时候,她教的那些孩子都跑出来,其中一位孩子对老师大声地说“老师你还会回来吗,可以不要像我妈妈一样,走了就不回来了,好不好啊”,这个孩子的话让我热泪盈眶,也让我更加关注留守儿童的事情。我们都希望留守儿童可以得到良好的教育,有好的生活环境,最主要的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就像在2010年的工作报告中所说的“从家庭到学校,从政府到社会,都要为孩子们的安全健康,生长成长担起责任,共同托起明天的希望”。

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而培养良好心理的最佳时期是在幼年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那我们如何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呢?首先我们要锻炼自己的心理抗压能力,学会接受失败和挫折,不能轻易地自我否定。其次是要培养自尊心,要勇于面对现实,不要一味的关注着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然后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要学会与身边的人交朋友,多与人沟通交流。我们在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中处于一种良好的状态时,说明我们的心理是比较健康的。

未成年人教育主要是指不满18岁周岁的小孩,但在要成年之际,孩子们的叛离期如约而至,那时候孩子们的性格差不多都比较叛逆,会不听家长说的话,也会动不动的就发脾气,严重点的还会动手打人,所以这个时候家长们对孩子的态度尤为重要。要想正确的教育好未成年,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家长们一定要格外重视。在学校里,老师也要尽可能的和每一个孩子都交流一遍,与孩子们都可以互动起来。

在2020年7月16日,一场暴雨突降到金昌,市三中的学生陈纪文和罗东方在大雨中奋力扶起倒在雨中的外卖小哥,体现出他们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质。在青少年时期父母的教导尤为重要,那时的他们不仅仅是在学习上,生活上有进一步的成长,在心理素质方面也要进一步的加强。在这重要的时间段里,家长们应该主动地,细心地与孩子们交流,不要与他们之间产生太大的隔阂,尤其是正处与叛离期的孩子,更要耐心点,防止他们走偏。以上种种就要求父母们做一些事情了,首先就是要构建良好的家风,家长说孩子的第一老师,所以家长们要做好榜样,才能更好地影响自己的孩子,其次就是要培养孩子们的自尊心,当自己的孩子得到奖状时,要表扬他们,鼓励他们,不能只关注他们身上的缺点,也不能一味地否定他们,这样地做法很可能会使孩子丧失上进心,会让他们认为做什么都无法达到家长们的期望,“打骂教育,黄荆棍下出好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但是大多数父母认同了这种做法并采取了这种做法,这个教育方法会使孩子们产生很大的压力,他们也很有能患上一些心理疾病或者是产生心理障碍。

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去适应社会,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与工作效率,让他们在各个方面都可以充分的发挥出自己的能力,最主要的是可以让他们的身体健康成长,利于开发他们的智力。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人与建设者。保护好未成年,才能让祖国的花朵安心成长。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乎着我们国家、我们民族未来的发展,所以保护好未成年人是我们全社会人的责任,我们都应该及时的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心。

(胡丽)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