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那个女孩从虚拟回到现实的世界

来源: 作者:商雪梅 发布时间:2024-06-06 14:08:49

七七,一个白净的女孩子,内心柔软有爱,一副与世无争,期待世界和平的样子。初次见她,声音很微弱,眼神怯怯的。那天刚去了H医院,医生开了抗抑郁的药物,叮嘱孩子要调整心态,不经意的一句“你就是性格不好”,像被蚂蚁叮了一下,七七诉说着这个经历竟然破防,多年来的委屈、压抑、惶恐、不甘、孤单被眼泪裹挟着夺目而出。

从小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学习优异、一手好字,绘画也是天赋异禀,家里的奖状无数,一直都是那个让人省心的孩子。上初中后,七七很难适应住校生活,虽然深得老师的喜爱和同学的信任,还担任了班长一职,七七在每周返校的时候还是那样的艰难,住校期间不能和父母通话,内心的惶恐无处安放,夜晚以泪洗面。终于有一天,孩子暂停了。

接下来的陪伴,让我厘清了孩子的成长环境和经历与现状的必然联系。

七七生活在一个父姓家族“重男轻女”的家庭,她从小就敏感的体察到在爷爷奶奶那里自己不是那个受重视的孩子。七七看到爸爸和堂弟亲昵的玩耍,而那样的互动对自己来讲是奢求,她记得有一次愤怒的冲爸爸咆哮:“你就是一块捂不热的石头!”。七七偶尔还能听到爷爷奶奶背地议论妈妈,感觉也不受待见。“他们不喜欢我是一个女孩子”像一颗钉子一样扎在了心里。七七和爸爸的关系是疏离的,她不愿意回爷爷奶奶家。

妈妈看上去是一个柔弱的女子,清瘦,个子不高,乍一看就像一个小姑娘,但女子“为母则刚”,妈妈很为女儿委屈,她用自己的方式维护着女儿。妈妈生爸爸的气,家里有一些“暗流涌动”,孩子能感受到一股凉意,发现父母之间不像舅舅舅妈一样亲昵,家里也少了一些烟火气,常常感觉到冷。

妈妈曾经给七七诉说,当初本来想和爸爸分手,做这个决定的时候发现有了她。自己的出生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吗?我是多余的吗?七七会有这些胡思乱想。七七没有安全感,没有资格感,不自信,总想证明自己,做讨人喜欢的乖孩子,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评价。终于,七七被压垮了。

从七七的经历我们不难看出,家庭因素是导致心理异常的主要原因。七七用“偏差行为”寻求爸爸等家人的关注,她需要归属感。或许之前太过懂事和听话,想要自己说了算的掌控感一直都没有得到满足,亦或者七七也在用特别的方式回应对父母的失望和不满,“报复”一下父母,让他们也体会一下痛苦。

当父母及家族的矛盾公开化时,孩子被卷入其中,孩子自然和父母形成三角化关系,父母在孩子面前诉苦,希望得到支持和理解,或者把孩子作为棋子来“制衡”对方,孩子则用“偏差行为”来拯救家庭,因为要一致应对孩子的问题,父母偃旗息鼓,形成同盟。

父母的关系是一种亚健康的状态,彼此都有负面情绪的传递,在家庭里形成负面情绪系统,同时传递给孩子。负面情绪的传递,形成“踢猫效应”。(一位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这就是连锁反应,情急恶劣的现象比比皆是。)七七从父母那里获得负面情绪系统,形成不安全的依恋关系,在生活中带着“负能量”难以应对各种挑战和挫折,最后出现心理异常和偏差行为。

习惯了“优秀”的孩子和家长,不自觉的会产生高期待,当压力不能及时的释放和调整,目标逐步演化为“必须、只能、应该、一定”的时候,治病的高期待就会把孩子压垮。

七七暂停后,沉迷于网络的世界。她害怕和现实的人链接,除了少有的几个小学闺蜜偶尔有约,她多数时间与网友为伴。在网上收获友谊,在网上尝试“爱情”。她知道对方就是辍学在家的少年,在遥远的城市,在网吧或者餐馆打工。没有关系,七七在意的是有人无条件接纳自己,在意被重视。七七在TA面前可以是自由的,无需顾忌别人的期待和评价,可以自如的呼吸。。。七七关上了房门,杜绝父母的监管和控制,拒绝交流。

七七的秘密只有在我这里有宣泄的渠道,我不带评判地倾听,全然地接纳。每一次的咨询,七七都有一些意犹未尽,她好像攒了很久的话要一吐为快。说到伤心处,流泪;说到动情处,微笑;说到纠结处,沉默。

我帮助七七和自己对话,去找到资源和方向,重新做一些决定。我代替她把无法言说的感受、需求和希望表达给世界,向父母和旁人诉说,七七长舒一口气,感觉到久违的舒坦。我用静默的陪伴,让七七自由的抒发着的情绪,重新整合。

与此同时,七七的妈妈和爸爸走进了我的父母课堂。在一次与原生家庭和解之路的课堂上,妈妈看到小时候的自己,面对冲突不断的父母,那个小女孩是无助和痛苦的。甚至在自己怀孕的时候还在大街上劝说争吵的父母,那样的不堪和难过。在课堂上那个小女孩有机会表达自己积压已久的委屈,接受自己的“命运”,并决定慢慢放下和现实的对抗,回到自我,去滋养自己,改变自己。

在一次如何唤起孩子的内驱力课堂上,寡言少语的爸爸在小组中受到感染,尝试着表达自己的困惑。团体中的能量推动着他,在心理剧中,爸爸和女儿的对角,终于让他有机会真切的感受女儿的心声,看见女儿的需求。爸爸的眼泪里有怜爱,有懊恼,有决心。

成长,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年多以来,我见证了他们不断的学习和蜕变。

七七父母从相互的指责改变为彼此携手,家里有了更多烟火气,对七七多了包容和理解,大家都尝试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情绪可以流淌,情绪能被看见。七七慢慢的不再关门,每天照顾狗狗,做手工,和同学见面。经历了网上交友的挫败,七七也愿意和妈妈说说,逐步看清虚拟世界的不确定性,体会现实世界的温暖,七七回到了学校。

一天收到七七妈妈发来的一张美照,母女两像姐妹花,七七穿着一件民族服装,笑得很灿烂,也很美。她一定也觉得自己不再是“丑小鸭”,而是美丽的天鹅。

七七的故事并没有结束,成长还会有烦恼。如果父母坚持成长,给予孩子源源不断的心理营养,不断增强孩子的安全感、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接纳和重要性,多给孩子肯定赞美认同,并用行为艺术去引领孩子的成长,那么,未来可期。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