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小区开始成为城市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民生活的基础单元,小区治理也成为基层治理的关键点,它直接关系到基层社会稳定和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近年来,乐山市积极思考、主动谋划,选取市中区为试点,辐射带动周边区县,以“法治小区”为抓手,围绕一个建设方案,将政治、法治、自治、德治、智治“五治”深度融合,创新探索出一条“1+5”基层治理新路径,推进依法治理成果在基层落地落实,用“法治春雨”浸润小区法治“细胞”,打通基层治理末端。
乐山市市中区法治小区建设
摸清底数,绘好一张设计图
完成对试点地乐山市中区的715个老旧小区、301个新建小区在人员构成、基础设施建设、物业管理、业委会(自管委)建立、小区建章立制等情况的摸排。市中区委依法治区办结合市中区特殊区情,根据前期摸底成果,在莱茵水岸小区和红旗小区先行先试开展法治小区建设。根据试点经验,会同组织、政法、住建等相关部门,广泛邀请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和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一线干部,反复研究会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乐山市市中区“法治小区”建设工作方案》和《乐山市市中区“法治小区”建设标准》,为“法治小区”建设提供了遵循。
乐山市市中区法治小区建设
政治引领,握牢治理方向盘
成立小区党支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红色管家”进楼栋,把党组织建到小区,党小组建到楼栋。实行党员包户制度,3400余名小区党员亮身份、践承诺,开展“我家有党员”行动。联合辖区内各单位党组织组成10个“区域党建联盟”,实现资源共享、问题共解、民生共促。采取“党员+网格员”“党员+劝导员”“党员+志愿者”等形式,发挥党员和骨干力量作用,高效解决居民诉求100余件。
构建小区治理“1+5+X”模式(“1”是党组织;“5”是物业公司、业委会、高校、“小个专”商圈、社会组织;“X”是双报到机关党员等其他力量),52名区级部门领导干部担任社区“共建书记”,126名派出机构负责人兼任社区党委委员,实现资源下沉社区,服务深入小区。
峨眉山市法治小区建设
多元法治,延伸法律服务点
常态化开展送法入户活动,提供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公证指引等服务。采取“财政支持+群众选样”形式,因地制宜打造习法小屋、法治文化长廊等阵地22个。开设新市民法治学校,开课19次。推选100余个“法律明白人”,探索“明白人+楼栋长”模式,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和治安巡逻。小区矛盾纠纷排查率和化解率均达到100%,调解成功率达到98%。
乐山市市中区法治小区建设
齐心自治,换发小区生命力
通过政府出资、居民自筹、单位赞助等方式筹集资金,开展小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小区党组织+业委会(自管委)+小区居民”三方联动的治理和服务体系,创新开展365工作法(“三支队伍”“六种服务”“五种制度”),全年365天为社区居民提供社会救助、人民调解等“一站式”服务。群策群力制定居民公约,通过坝坝会、圆桌会、通气会等形式,收集群众建议意见50余条。
乐山市市中区法治小区建设
文明德治,谱写和谐新篇章
积极开展“饲养宠物不扰邻”“身居高处不抛物”宣传活动,制作宣传展板11个,发放宣传单5000余份,推送公众号文章24篇。积极开展“道德模范”“五好家庭”、党员示范家庭评选活动,引导小区居民崇德向善。截至目前,涌现出优秀共产党员11人,道德模范3人,巾帼英雄1人,五好家庭10户。积极开展小区文艺汇演,丰富群众业余生活,累计开展基层文化活动32次,参与群众10000余人。
峨眉山市法治小区建设
科学智治,筑牢安全防护网
建立智能化、数字化防控平台,持续推进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建设。派出所、综治中心、小区综治平台环环相扣,安装监控探头35个,打造集可视化调度、立体化巡防、无缝隙管控于一体的智慧安防小区。小区网格员、治安巡逻队全覆盖,排查结果通过手机端第一时间上传系统,提前预判、及时处理、随时跟进,在居民家门口筑起一道看得见、摸得着、24小时守护群众安全的防范网。
乐山市市中区法治小区建设
1月24日,四川省司法行政系统工作会议在成都举行,省司法厅组织开展了特色亮点工作评选。乐山法治小区建设成功上榜四川司法行政系统“二十大特色亮点工作”。
法治小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完善顶层设计,推动法治与小区自治的相互融合,通过部门协同,引导和调动广大业主参与小区治理,以培育法治“小细胞“助推社会大和谐,促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