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恩阳区坚持“抓法治保障发展,抓发展促进和谐”的工作思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积极探索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机制,着力形成一套以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为理念,以受理层级化、实施程序化、支撑专业化、参与多元化“四化”体系为依托,以诉、议、评、和、宣、访“六步”操作为程序的“矛盾纠纷群众评议众口调解法”,通过“土办法”“土经验”,成功化解老难信访案件 87件、普通信访案件 205 件,化解成功率达 98.5%以上。矛盾纠纷“众口调”2017 年被命名为四川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优秀创新项目,推荐入选 2018 年《四川法治蓝皮书》,典型案例入选“第二届中国美丽乡村论坛暨第五届村镇论坛”2017 年农村基层治理“十佳案例”。
打牢调前基础,上好群众调解课
掌握事实到群众中去。接到群众诉求后,到一线走访知情人和有关单位,对反映问题逐条核实,对相关证据锁定掌握,了解当事人性格习俗和心理预期,找准事实来龙去脉和争议焦点所在,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化解办法从群众中来。充分发挥新乡贤这一群体作用,在乡镇(街道)、村(社区)组建老年干部协会(分会)111 个、议事堂 35 个,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用群众智慧、群众力量解决群众问题。调解方案由群众确定。坚持民主、公开、自愿的原则,由当事人选择调解员或调解组,邀请群众信任的亲朋好友、街坊邻居参与,消除对立情绪。对一些争议较大、情况复杂的纠纷,由参与人共同制定调解方案、调解提纲。
下足调中功夫,上好道德评议课
群众发声,述清事实缘由。采取当事人充分陈述诉求,偏离事实、偏离主题由群众及时予以纠正,事实模糊不清由旁人补充,证据依据由各方亮明的方式,让事情脉络逐渐清晰、事实真相浮出水面。大家评议,亮明观点看法。在调解员的引导下,参与群众从人情事理法理角度,发表各自意见看法,对过错方开展批评教育。调解员或调解组综合群众意见,依据政策法律规定,提出调解建议,交群众讨论。众人促和,实现止纷息争。立足“事要解决”,与当事人算时间账、对比账、金钱账、情感账,在众人劝导下,促进当事人转变思想、放弃执念,主动接受调解建议,现场签订协议,握手言和。
注重调后跟进,上好法治提升课
依法履约抓执行。能当场履行的,乘热打铁,促成双方握手言和;一时不能履行的,明确履行时限,由村民监督委员会或首席调解员监督执行。探索建立“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绿色通道”,赋予协议司法强制力。对拒不履约的,开展法律援助,引导进入司法渠道解决。跟踪回访固成效。组织“出气说事会”,对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帮扶,着力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落实兜底扶贫、低保、困难救助等政策,主动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对村支“两委”存在过错的,加强软弱涣散等专项整治,建强班子、建章立制。案例教育强宣传。编印矛盾纠纷“众口调”典型案例 5期 45000 余册,通过巡回调解、巡回法庭等形式,以案释法,用群众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针对基层群众法律知识薄弱领域和环节,通过“村村通”、法治宣传栏、院坝宣讲会、法治文化“大篷车”等,加强宣传宣讲,让法律知识进村社、进院户、进人心,让法治素养见行动、见习惯、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