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跨国生命救援

——成都民建会员驰援土耳其地震灾区小记
来源:民建成都市委会 作者:陈德军 何紫君 发布时间:2023-02-20 09:47:40

1676857762948.jpg

凯旋归来

2月18日下午,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停机坪一侧,站满了翘首以盼的人们,他们拉着条幅,举着标语,上面的文字透着相同的温暖:欢迎回家!

去时无畏,归来无恙。 16时30分,一架银鹰呼啸降落,缓缓驶向停机坪。舱门打开,8位身着橙黄色队服的跨国救援人员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舱门、走下舷梯,踏上故乡的土地。民建成都市委会相关领导和群众为他们送上了鲜花和拥抱,简单而温暖的仪式为本次“跨国生命救援”画上句号。  

异国会师

时间回到12天前。北京时间2月6日9时17分,当地时间2月6日4时17分,土耳其卡赫拉曼马拉什省发生7.8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而后,当日8时24分,土耳其再次发生7.8级地震,多地建筑被夷为平地,造成土耳其和邻国叙利亚两国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676857785102.jpg

土耳其大地震牵动着中国人的心。“作为经历过汶川特大地震的的四川人,我对地震伤害更是感同身受。”民建成都市委会艺博信息支部主委、成都市政协委员、四川公羊会会长何中有第一时间挑选了7名具有超级救生员特训资格证的人员组成救援队,并随身携带首批50份急救包和3000份消毒包,历经四次转机,于当地时间2月11日深夜11时抵达重灾区伊斯肯德伦,与公羊会国际救援队成功“会师”。

展开救援

“抵达灾区后,我们只休整了3个小时就投入到搜救工作。”何中有介绍,从当地时间2月12日凌晨开始,按照土耳其政府提供的搜救任务和统一协调安排,救援队与公羊会国际救援队、土耳其方及中国其他救援队伍一起联合编组作业,采取边清理、边支撑、边排查的搜索方式,利用挖掘机等重型机械和手动破拆工具,对建筑废墟进行层剥式清理和结构支撑,使用技术手段对疑似信号位置重点排查。

1676857808462.png

“相比国内救援,跨国救援要面临语言不通、环境不熟悉、装备不齐全等多重困难,救援难度很大。”何中有称,当地气温基本都维持在零度以下,恶劣的天气给抢险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但救援队始终坚守着“生命至上”的信念,在瓦砾、碎石包围之下,探测、破拆、救援,与死神争分夺秒,没有放过一丝生存的希望。“这是中国救援队对生命最大的尊重,对使命最真的理解。”

“当地民众对我们满是感激和善意,不断给我们送食物和水,他们的热情,给大伙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队伍里年龄最小的队员曾强非回忆道,在现场作业时,当地民众会自发生起火堆,让队员边取暖边开展救援,一些民众担心我们随身携带的压缩饼干不好吃,还自发送来开水、披萨、咖喱饭和面包。每当我们救起一名幸存者,在场的所有人都会拥抱着相互庆祝,并伸出大拇指喊“China”,让我们十分感动。

从落地搭建营区到奔赴救援一线,救援队在阿塔伊省四座城市执行城市搜救任务长达100多个小时,共搜寻了178栋垮塌建筑,救出9位被埋幸存者,15位罹难者。

安全撤离

2月15日,根据中国减灾协会通告,鉴于灾区生命救援希望已经极其微小,土耳其大地震从生命救援进入赈济阶段。为减轻土耳其政府相关部门配合工作压力,何中有与他的队友随同公羊国际救援队一道,从灾区撤离到伊斯坦布尔。

1676857846706.jpg

“在营救伤员的同时,我们也播撒了国际人道主义的‘种子’,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大国担当。” 队员胡俊涛告诉记者,撤离之前,救援队将运抵阿塔伊的一批急救包和消毒包等物资和随身携带的食品、饮用水等生活用品全部移交给了德尔特约尔电厂以及当地的社会救援团体。  

2月16日下午,中国驻伊斯坦布尔领事馆代总领事吴健,在官邸接待了公羊国际救援队一行。“全体参战队员大力发扬‘敬佑生命、科学专业、攻坚克难、为国争光’的精神,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了此次跨国救援任务。”吴健对救援队伍不远万里抵达土耳其地震灾区表示感谢,称赞中国社会救援力量专业素养高、有责任担当,展现了大国责任、大国形象和大国担当。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