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9•08”疫情阻击战︱内江市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

来源:四川法制网 作者:高 琦 发布时间:2022-10-05 18:20:41

部署工作.jpg

9月8日,四川内江报告1例本土确诊病例。内江市卫生健康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赓即召开动员部署会,立即进入“战时”状态,市、县两级医疗卫生单位齐动员,2.3万余名医务人员迅速投入战斗。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指挥调度下,20余天里,全市卫健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披星戴月、“疫”往无前,从严从快从紧从实有序开展疫情防控、流调溯源、核酸检测、医疗救治、隔离管控等各项工作,为打赢“9.08”疫情防控战贡献了力量。战疫中,市疫情防控组运筹帷幄、统筹协调、流调溯源、围毒断源、科学应对,全力打好了疫毒歼灭战。

 

突出“统”,形成工作合力

本轮疫情发生后,市疫情防控组迅速反应、以快制快,充分发挥防控决策的“参谋长”和应急处置的“急先锋”作用,全面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在卫生健康系统内部抽调县级干部12名、专业人员21名,充实疫情处置力量。积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归集、汇总市指挥部各工作组和组内各成员单位数据信息和资源力量,及时综合分析研判,制定实施应急预案、防控方案和规范性文件,动态调整防控策略,有效形成防控合力。

 

突出“专”,提供决策参考

强化分析研判。优化专家研判团队,发挥专业优势,每日汇集本轮疫情各类涉疫信息,坚持实行每日一分析、每日一研判,根据疫情态势随时分析研判形成决策快报和健康提示,疫情发生以来累计形成研判报告和健康提示40余期,提出工作建议百余条。

提供决策参考。根据疫情形势动态变化,分阶段提出全域静态管理、梯次解封方案、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等决策建议,先后制定集中办公地点疫情防控工作指南、集中隔离期满后续管理方案、疫情应急处置返回人员管理要求、重点人群分类管理要求、3类重点人员防控指引等指导性文件,指导各级各部门科学精准应对处置本轮疫情。

加强健康教育。紧跟疫情形势变化,动态调整健康教育侧重点,利用图文、短视频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公众关心和存在疑惑的核酸检测、规范消毒、个人防护方面进行讲解回应。疫情发生以来,先后编发各类宣传专刊16期,市卫生健康委、市疾控中心微信公众号累计阅读转发量超100万人次。

 

突出“快”,及时判定风险

快速流调溯源。依靠国家、省级支援队伍和本地流调力量,按照“一人一专班”模式,争分夺秒开展流调溯源,30分钟完成基本信息收集、4小时完成核心信息收集、24小时完成流调报告,快速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等风险人员,即时推送相关信息落实管控。

流调溯源1


流调溯源2

快速转运隔离。对连续出现阳性感染者的楼栋和无法精准判定密切接触者的风险点位,提出迅速果断“拔钉子”,落实整体转运隔离措施。

 

突出“精”,织密管控网络

精细整理风险点位。根据疫情进展态势分析研判结果,动态进行复盘分析,归集和整合全市所有病例活动点位,按时间段汇总整理,及时公布病例活动轨迹,每日发布健康提示,方便群众查询、理解和判断,引导主动报备轨迹重合情况。

精准划定风险区域。按照国家第九版防控方案和国、省专家指导意见,采取部门联合、市区联动+现场勘查等方式,结合病例居住地和重点活动场所地理位置特点,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快速查询、精准定位划定风险区,明确管控措施。根据风险区全员核酸检测和病例报告精准、适时调整风险区。疫情发生以来,累计划定高风险区98个、中风险区11个。

精细做好终末消毒。培训消杀队伍16支56人,指导做好重点环境终末消毒10.3万平方米。制订《内江核酸应急检测基地(会展中心)新冠终末消毒方案》,累计环境消杀约85.56万平方米。

精确锁定风险人员。先后对离开市中区、东兴区的人员赋应急黄码,对首次和两次不参加核酸检测的人员,分别赋应急黄码和红码,督促主动报备和开展核酸检测,严防疫情外溢反弹。

 

保持定力,进一步密织疫情防控网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9.08”疫情防控实现了疫情“零外溢”、重症“零死亡”,社会经济秩序有序恢复。市卫生健康委将继续保持定力,不松劲、不懈怠,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完善体制机制、强化能力建设、守牢防疫关口等,进一步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络,以“万无一失”防止“一失万无”。(四川法制网 高 琦)

 


责任编辑:梦雪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