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探索救助服务新模式 为群众办实事有新招

来源:内江市中区民政局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2-03 12:03:00

民政部门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职能部门,肩负着重要使命。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批示、对民政工作重要指示,内江市中区以省级社会救助改革试点为契机,推动广大民政干部凝心聚力,坚持“民政为民 民政爱民”的服务宗旨,不断拓展救助服务内容、探索救助服务模式,切实解决困难群众实际问题,兜牢民生保障底线,提升服务群众水平。
    深入群众,发现问题。以党史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契机,深入走访特困人员、留守老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众,发现他们面临共同的困难:做饭不便、饭菜质量差、用餐时间不规律、日常生活无人照护。针对困难群众存在的困难,我们通过学习借鉴城市社区食堂的经验,探索成立农村“爱心食堂”,以爱心食堂为载体,加强对困难群众的生活照护。
    党建引领,整合资源。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社会组织、爱心人士、村民群众等各方力量共建“爱心食堂”;积极整合闲置的村办公室、日间照料中心,为爱心食堂的建立提供阵地保障;充分利用居家养老服务、社会救助、集体经济等政策,为“爱心食堂”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积极整合基层治理经费、集体经济划拨部分经费、爱心人士捐赠款物3万余元,为爱心食堂提供资金保障。
    文明实践,有效运行。一是科学确定对象。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确定日常生活无人照护的散居特困人员、贫困留守老人、重度残疾人为“爱心食堂”的服务对象;二是探索供餐时间。为积极稳妥推进,经试点村党支部研究,并征求党员群众意见,按照每餐10元的标准,爱心食堂每周提供2次爱心午餐,为困难群众送上“舌尖上的温暖”,加强对他们的日常生活照护。三是灵活就餐方式。鼓励有行动能力的困难群众到“爱心食堂”就餐,针对行动不便的困难群众,采取“党员带头+积分激励”方式引导群众参与,为困难群众送餐上门。以困难群众用餐为契机,关心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及时解决他们的所需所求。四是确定公益性质,突出“爱心”主题。爱心午餐是困难群众免费享用,“爱心食堂”无任何利润,纯公益性质。五是多渠道筹集资金。通过基层治理、社会救助、村集体经济等项目支持,注入物资,同时,发挥社会力量,引导党员干部、外出务工人员、辖区内业主等社会各界人士捐赠,营造良好氛围。
    截至目前,市中区已建成4个农村“爱心食堂”,接受社会各界力量捐赠款物约3万余元,为困难群众提供爱心餐88次,服务困难群众6900余人次。“爱心食堂”的建立,不仅加强了对困难群众的日常生活照护,为他们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更拉近了党群关系、凝聚了党群力量。创新探索“党建+救助服务”模式,开创了农村困难群众生活照护新局面,为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甜蜜内江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梦雪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