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复工复产,内江市安办这样要求

来源:内江市应急管理局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2-07 11:24:42

为扎实做好春节后复工复产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内江市安委办印发通知要求认真抓好复产复工“七个一”行动。


细化责任落实,周密安排部署

各县(市、区)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加强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坚持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安全为代价这条红线底线,把保安全的要求落实到复工复产的源头把关上,为发展提供安全基础和前提,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有机统一。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掌握辖区行业领域内企业复工复产情况,细化部署安全防范工作,强化督促落实;要积极主动热情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及时指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为企业安全生产赋能添力。

各企业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将复工复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落实到最小工作单元,强化问题隐患排查整改,加强返岗人员教育培训,严禁“带病”复工复产。


强化风险管控,严格落实防范措施

(一)制定一份复工复产工作方案。高危企业、重点企业要制定复工方案,其他企业结合实际拟定复工复产安全工作计划。要细化本单位复工复产安全责任,提前研判安全风险,细化明确工作流程和任务,确保每个步骤都规范有序,绝不允许在安全生产条件不达标的情况下盲目复工复产。

(二)召开一次复工复产安全会议集中召开“收心会”,讲明复工复产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造成的危害,明确安全生产工作职责,提出明确工作要求,让企业员工收心归位、鼓舞干劲,将精力集中到抓好新一年企业管理、安全生产上来。对全体员工开展安全培训,特别要加强对新员工和转岗、轮岗员工的培训,重点培训新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相关新材料新工艺,以及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和责任追究办法等。

(三)组织一次全员安全警示教育利用近年来本行业领域发生的典型事故案例,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教育警示,深入剖析事故发生原因、事故责任、教训及防范应对措施,督促员工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

(四)开展一次安全状况全面自查检查重要岗位人员到岗情况,特别是现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的到岗履职情况,做到关键人员未到岗不复工。有重大危险源的企业要落实包保责任,紧盯油气储罐区、工艺管线等关键装置设施开展安全检查。要检查作业环境安全情况,重点检查交叉作业和爆破、吊装、动火、有限空间、临时用电等危险作业,以及基坑支护与降水、土方开挖、模板、起重吊装、脚手架、拆除等危大工程的安全措施是否制定和落实。同时还要检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以及应急预案制定并开展演练的情况。凡应该建立而未建立的制度(预案),要责成迅速组织建立;凡应该执行而未执行的制度(含演练),要督促严格执行。

(五)进行一次设施设备维护保养假期部分设施设备停用,可能产生生锈或零件松动、使用异常等,有关企业要认真落实好防冻、防凝、防火、防爆、防泄漏、防中毒等安全措施,用好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开展在线监控管理,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对生产设施设备和特种设备以及防爆、阻火、防雷防静电、报警装置,电气、消防设施器材和警示标志等,要进行维护保养,防止出现带病运行。

(六)实施一次全面安全技术交底企业技术负责人要认真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重点交待清楚作业现场或工作范围内的有关事项,包括:一是所从事的工作场所或工程项目、施工作业的特点及危险有害因素;二是针对危险有害因素应该采取的具体安全防范措施;三是应引起注意的安全事项;四是应遵守的安全操作规程及标准规范;五是发生事故后应采取的紧急救援及避难措施。要逐级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直至一线的班组长和具体作业人员、现场监护人员、救援人员,并且应有交底记录,由交底人和接受交底人双方签字。

(七)完善一次安全审批管理手续企业在完成复工复产准备后,应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由企业内部有关生产经营部门提出申请,生产经营部门负责人会同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报企业技术负责人和分管生产、安全的领导审签,经企业主要负责人(属于集团公司的企业,可经具有法人资格的下属企业主要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复工复产。对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高危行业的生产经营企业,还应按照上级有关部门和当地政府有关要求办理相关报批手续后复工复产。


规范执法检查,持续提升安全监管效能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等规定,在复工复产安全检查中,规范确定行政检查方式,严格行政检查标准和程序,严格规范行政检查行为,防止逐利检查、任性检查等;对检查发现企业严重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落实“一案双罚”、行刑衔接等措施,强化震慑力。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推广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赋能精准执法,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执法工作模式,通过提高执法质效逐步减少现场检查频次,激励企业由“他律”向“自律”转变。要加大对企业复工复产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帮扶力度,组织相关专家通过专家咨询、技术指导、巡回义诊等方式,助力企业安全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同时,要持续筑牢社会共治基础,推进企业内部安全隐患报告奖励工作,充分调动群众和员工“吹哨人”参与安全监督积极性,与社会群众举报奖励机制共同驱动,有效防范事故发生。


责任编辑:梦雪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