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我为群众办实事:宜宾市叙州区人民法院以队伍教育整顿为引领,妥善审理一起涉众、涉稳型经济犯罪案件

来源:叙州区人民法院 作者:何保均 发布时间:2021-03-24 11:32:28

宜宾市叙州区人民法院以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引领,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忠诚教育、勇于担当作为队伍建设的根本,集中三天时间,顺利公开开庭审理一起全市较大影响涉众型、涉稳型非法集资案件。

配图.png

图:宜宾市叙州区人民法院审理一起涉众、涉稳型经济犯罪案件

宜宾中民贸易有限公司、宜宾中合行、宜宾民润行及王虹雅等人非法集资案,涉案被告人20名、被告单位3个,涉案金额约10.7亿元,受害人人数约8000余人,受害人分布在宜宾市各区县,在宜宾市范围内有较大影响,受害人多次集体到市委、市政府等单位信访、缠访不断。叙州区法院办案条件有限,没有大型科技审判庭,如何依法公开开庭审理本案,如何依法维稳成为重中之重的工作。

在队伍教育整顿学习教育环节,叙州区法院妥善解决工学矛盾难题,多项措施并举,制定各项预案,提前研判,全力以赴,抓实抓好重大敏感刑事案件办理,主动作为,邀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受害人代表、普通群众参加旁听,全程录制庭审视频,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促进案件公正审判。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政治责任。受理案件后,把维护稳定工作摆在首位,迅速成立由院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专班,严格落实请示报告制度,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维稳工作,在案件审理、开庭、宣判各节点排查甄别重大敏感因素,形成书面材料逐级报告区委政法委、上级法院、上级党委政府,确保重大敏感因素及时准确上报。

二是坚持制度落实,强化研判把控。建立重大敏感案件研判机制,开庭前召集专题会议排查重大敏感案件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时梳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针对性制定严密防控方案。贯彻落实外部联动沟通机制,深化风险评估、防控意识,主动加强与区处非办、区公安分局、区检察院等单位的横向沟通,落实联席会议、案件情况通报、案件会商等机制,确保重大敏感案件得到稳妥处置。

三是配强审判团队,强化案件质量。及时配齐配强办案团队人员,抽调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法官组建涉众型经济犯罪专业审判团队,加强内部配合协作,统一证据标准和裁判尺度,确保案件质量和审判效果。坚持证据裁判原则,严格落实“三项规程”,对具体罪名、被告人行为违法性、主观倾向性以及犯罪情节轻重等定罪量刑关键问题,均进行全面、细致、严格审查,确保罪责刑相适应。加强“合议庭—专业法官会—审判委员会”的衔接递进,充分发挥定案决策功能,确保案件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四是多组协作联动,保障庭审开展。迅速成立案件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刑事审判的副院长任组长,下设案件审理、值庭保障、疫情防控、后勤保障、信访维稳、舆情防控等工作小组,形成“分管领导总体负责、庭长直接负责、各工作小组各负其责”的分工协作机制。制定《庭审工作预案》、《法警值庭保障预案》、《应对突发事件维稳预案》、《疫情防控方案》、《舆情防控方案》等,及时处置应对案件办理中出现的紧急突发情况,确保案件平稳有序办理。

五是工作学习齐步,提升学习质效。叙州区法院自教育整顿工作开展以来,将学习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庭审期间,法警队早上7点出发,晚上8点归队,支部精心谋划、科学安排,引领法警队、刑庭干警利用夜间课堂补足补牢学习内容,在保障庭审情况下轮岗学、午休时间空中学、周末一天补习学等形式,解决工学矛盾,提升学习质效,确保全县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业务工作两促进、两不误。

此次庭审,庄重严谨、规范流畅、秩序井然,10名人大政协代表、30名受害人代表、30名普通群众,聚精会神,认真旁听,仔细观察庭审的每一个细节,促进了案件审判公开透明化,得到了受害人的一致认可和人大政协代表、旁听群众的一致好评。

下一步,叙州区法院将延伸审判职能,进一步加大司法公开、宣传的力度,使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认清了对非法集资等涉民生犯罪案件的认识,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抵制、远离非法集资,切实增强防范非法集资的意识,提高识假防骗的能力。

(何保均)


 

 



责任编辑:唐方琼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