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双倍返还善款?警惕以“灾”之名,借“爱”行骗!

来源:雅安市反诈中心 作者: 袁广 罗彦加 发布时间:2022-06-06 11:02:45

6月1日17时00分,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全省多地震感强烈。

1654484624587.png

就在社会各界积极救援的同时,一些诈骗分子也在蠢蠢欲动,以“灾”之名 借“爱”行骗。

1654484639372.png

“警官,这是我今天中午收到的短信,这是真的吗?”地震后第二天,便有群众拿着手机到反诈中心咨询,诈骗分子假借“救灾”名义,利用群众的爱心进行诈骗。

无独有偶,6月3日,市民王某收到一条家在灾区的“二舅”的短信,称其在地震中受伤严重,急需医药费救治,王某赓即拨打二舅电话却无法接通。情急之下,王某没有继续求证就向对方指定账户转账五千元。随后,当王某联系上其二舅时发现自己被骗。

面对灾情,雅安反诈在行动

灾情就是命令,雅安公安在全力保障各项救灾工作有序进行的同时,针对借灾发财的骗局进行了反诈宣传。他们每日往返穿梭于各个安置点,向灾区民众宣传反诈防骗知识,积极推广国家反诈中心app,消除电诈隐患。

1654484669077.png

在芦山县太平安置点,临时避难的帐篷外安装了多个防诈预警警示牌,民警在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的同时也将反诈信息“浇灌”至每一个角落,为受灾群众撑起反诈“遮阳伞”,全方位阻隔电诈。

1654484701328.png

在芦山县中学,反诈民警将安置现场变为一个又一个的反诈讲堂,把反诈知识传递到每个角落,筑牢全民反诈统一防线,并向学生们推广国家反诈中心app。

1654484740416.png

在宝兴县安置点,反诈民警迅速集结,在接受群众咨询的同时,积极推广国家反诈中心APP,严防涉灾诈骗,全力守护群众的财产安全。“看到熟悉的那一抹浅蓝,心里就感到特别有安全感,”现场群众对反诈民警竖起大拇指。

1654484808160.png

地震发生以后,涉灾的诈骗信息层出不穷,不法分子以“灾”之名借“爱”行骗,“熊猫反诈”整理了几类高发诈骗手段,广大群众一定要擦亮眼睛!

骗局一:捐款短信诈骗

主要内容为:“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某某红十字会号召广大人民伸出援助之手,为受灾群众重建家园。基金募捐账户:***,***银行(个人账户)。”

骗局二:求援短信诈骗

主要内容为:“爸妈,我正被调往抗震救灾的前线,这是立功提干的好机会,请速汇***元到我班长的某银行卡上,卡号***,请速汇。”

骗局三:假冒公益网站诈骗

假冒某公益组织官方网站的名义非法设立“钓鱼”网站,或制作假冒的门户捐款页面,利用群众的捐助爱心,骗取网民的捐赠款。为骗取网民的信任,这些网站还制作虚假的捐款人数、捐款数额进行公布。

骗局四:虚假电话诈骗

电话谎称是政府部门或者红十字会等相关公益部门的工作人员,以灾区募捐献爱心的名义,让大家向指定账号捐款。

骗局五:网络回复诈骗

一些不法分子选择点击量大、影响力大的博客文章、论坛帖子、微博话题或用户留言、私信,尤其是被网站作为经典推荐的内容,通过回复灾区信息,骗取资金或物资帮助,或将读者引入钓鱼网站,行使诈骗。

警方提示

民众参与救灾应通过官方公布的正规途径捐款捐物,不要轻信通过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工具接收到的募捐汇款账号或者捐款途径,谨防掉入诈骗分子的“陷阱”。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