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威远交警大队多举措为全县师生开学复课保驾护航

来源:威远县交警大队 作者:曾宇韬 发布时间:2020-04-13 20:20:56

为切实做好开学复课期间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全力保障师生返校复学期间的出行安全,自4月以来,威远交警大队根据各阶段师生开学的时间节点,提前谋划,多措并举,全面统筹部署开学复课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坚决防范涉及学生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为全体师生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加强思想认识,提早统筹谋划


    一是大队严格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以及上级公安机关对开学复课尤其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部署要求,立足职能,庚即成立开学复课交通安保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方案、明确责任,细化任务,全面统筹、协调、组织此项工作。二是多次召开专题会,要求各部门特别是一中队要充分认识到开学复课期间的道路交通安全安保工作的重要性,确保校园周边的交通安全和秩序畅通,不出现大面积、长时间的人员车辆、聚集拥堵,确保校园周边道路畅通。三是落实大队领导对县城区学校实行包片包干负责制,在上、放学高峰时段,责任领导均多次深入校园周边道路进行现场踏勘和指导交通,进一步优化交通组织,及时解决问题。


    加强隐患排查治理,筑牢交通安全防线


    一是对校园周边道路的通行能力、路口分布、交通流量等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研判,科学分析上下学高峰期的易堵点、难治点以及隐患点,落实有针对性或采取临时性管控措施,确保出行畅通。二是对学校周边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等再次进行拉网式排查,对存在设置不完善、陈旧、损毁等问题依旧未整改的,函告市政部门尽快修复完善。


    三是针对开学复课期间城市公交运力增大的实际,积极走进勤达客运公交公司,对车辆安全性能、设施配备、驾驶人资格等进行安全“体检”,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切实做好车辆的日常维护、消毒及隐患清零工作。四是对县城区事故多发等危险路段进行排查,对缺少减速带、提示警示标识标牌等安全设施,存在严重交通安全隐患的,一方面采取临时性的警示和管控措施,一方面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函告相关部门,督促改善道路通行条件、消除事故隐患。期间,排查治理交通标识标线2处、安全隐患2处,走访客运1家,抽查车辆8辆次。


    加强违法整治,畅通通行秩序


    一是突出对重点时段、路段管控,落实“护学岗”责任,按照“定时、定人、定岗、定责”的要求,合理调整勤务模式,精细安排护学力量,在学生上、放学高峰时段来临前,提前分布警力对威远中学校、自强中学、严陵镇中心校等各中小学校周边道路的堵点、乱点进行集中整治,全面交通疏导,避免车辆拥堵,畅通交通环境。


    二是平峰时段加大对校园周边道路的管控力度,提高路面见警率和管事率,严查严处校园周边车辆乱停乱放,无牌无证驾驶、超员等交通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持续保持严查交通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三是依托电子抓拍系统,在严陵镇中心校等周边路段开展机动车违法乱停抓拍,加大非现场处罚力度。期间,共查处各项交通违法行为400余起。


    加强宣传教育,浓厚宣传氛围


    一是将道路交通安全和新冠肺炎宣传教育相结合,陆续深入辖区中小学校,通过播放宣传视频分批次为学生上好交通安全课,引导学生在上下学路上和出行时自觉遵守交通秩序,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技能,文明出行。二是主动与教育局和学校对接,利用学校微信群、家长微信群或公众号,推送道路交通安全主题宣传内容,积极倡导学校和家长共同参与,营造良好的交通安全宣传氛围。


    三是依托县城区路口LED、“双微”平台、FM92.8以及威远融媒等宣传媒介,加大开学复课后交通安全宣传力度,提高安全责任意识。四是各农村派出所(交警中队)联合镇道交办,充分发挥“两站两员”的作用,在学生上下学的高峰时段,发动劝导员开展宣传劝导工作,对农村面包车超员、摩托车不戴头盔等违法行为进行劝导,引导自觉抵制农村面包车超员以及非法营运车辆,把好出村、出镇的第一关。4月以来,共开展各类宣传活动12次。(曾宇韬)


责任编辑:梦雪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