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二环路东二段外侧是成华区重要的商业区,在高楼大厦林立之中,一所时尚大气的校舍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偌大的校园绿树成荫,宽阔的路面平整舒适,米黄色的外墙上“成都市建设路小学”八个大字遒劲有力。师生们说,学校“旧貌换新颜”得益于民建会员、人大代表一篇调研报告的助推。
学校在“腾笼换鸟”下陷入困境
成都市建设路小学地处成都市二环路东二段外侧建设中街,隶属成华区直管,2011年改建以前,学校占地8558㎡(12.88亩),拥有五层综合楼一幢,四层教学楼两幢(建筑面积5800㎡),共有24个教学班,1282名学生,65名教职员工。翻开历史老照片,学校大门外是脏乱的低洼棚户生活区,校园活动场地受限,校舍外墙破败不堪,消防通道狭窄拥堵。
“除了这些问题,学生的安全问题也令人担忧。”时任成华区建设路小学校长王桔告诉记者,学生上学需经二环路通往校门的一条狭窄的巷道穿过棚户区,然后在小商小贩的包围下进入学校;同时,还有大量的学生上学回家需要跨越车流不息的二环路。
王桔介绍,2008年在成都市委市政府实施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战略的大背景下,“腾笼换鸟”新政“登台”,大房产战略“出鞘”,建设路小学被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洪流淹没在如林的高楼大厦之中,随之而来的是生源猛增,入学难、办学难给建设路小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负面影响。
人大代表不遗余力“鼓”与“呼”
在王桔和校党支部的邀请下,时任民建成都交通总支主委邓树人同罗克钊等人大代表多次到校调研,听取各方意见,形成了《关于成都市建设路小学改扩建的调查与建议》。在时任成华区教育局副局长刘成和区教育局基建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倾力支持下,调研报告给出了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近焦”和“远景”规划图:将建设路小学改扩建项目纳入市级相关部门目标管理;在2009年内将早已规划为教学用地、紧邻学校东侧的成都宏波股份有限公司的7.36亩闲置地按“东调”政策收回,由政府回购并划拨用于建设路小学扩建;力争3-5年内将学校南侧、二环路东侧的部分危旧房拆迁用于教学用地,尽快把建设路小学打造成占地2万㎡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出行方便,50年不变的品牌小学
百姓脸上的笑容来自务实的政府
调研报告很快通过人大代表绿色通道送到成都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手中,并提交至市人民代表大会。2008年10月15日,时任成都市副市长傅勇林亲临学校视察调研,现场办公,当场指示:“由区教育局协调区规划局等相关部门,尽快帮助学校制定规划和整体布局。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实现学校改扩建的立项。”同时,傅勇林对调研报告做出批示:“同意对学校的扩建布局重新调整,同意协调与学校相关的土地问题,请向人大代表转达。”
随后,政府分管部门以公函形式向代表回复了采纳办理的具体意见。成都市规划局明确表示“支持建小按原规划用地实施改扩建”,成都市政府给出了建设路小学改扩建享受“东调”补偿政策的“大礼包”。与此同时,时任成华区区长戴浚召集区教育局、区建设局、区规划分局、街道办等部门到学校现场办公,了解学校改扩建遇到的问题,并于会后向市政府做了专题报告。
2008年11月,关于建设路小学改扩建的喜讯接踵而至:成都市国土局发函至成华区政府,对建设路小学有关土地问题办理给出了指导性意见;时任成都市副市长刘仆批示“同意以公建配套方式扩建成华区建设路小学”;市公建办明确了改扩建项目由成华区政府教育专项资金列支,市财政局补贴;成华区教育局及时对改扩建设计方案跟进,项目顺利进入施工阶段。此前,在市建委、市规划局的支持下,对接学校的二环路人行天桥已经建成,基本解决了学生出行安全问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建设路小学的改扩建是实事工程、民心工程,关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政府有责任把这件事办好。”成都市成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设路小学脱胎换骨全靠民建会员、人大代表的辛勤调研和不懈督办,各个环节都凝聚了他们的智慧和担当。”
建设路小学的改扩建项目从调研、决策、立项、方案设计到最终实施,历经五年时间。如今,环境优美、安全和谐、全面发展的建设路小学成为有口皆碑的“名校”。
“建设路小学旧貌变新颜,说明政府心中有教育呀!”学生家长赵先生的话道出了百姓的心声,验证了这样一句话:百姓脸上的笑容来自一个务实的政府。(陈德军 陈英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