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提前防治,病害防控效果才理想,而且利于降低防控成本。”5月16日下午,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市内东乡龙河村2组,在烟田喷洒烟草普通花叶病病毒抑制剂的李毅停下来说,“近段时间天气干旱,过几天还要给烟苗补水,争取烟苗尽快还苗生长。”
今年23岁的李毅,由于家庭困难,初中毕业后就进入社会谋生,在工地打工下过苦力,在商场卖过手机。后来,李毅感到在外自立无望,回到村里从事生猪养殖。受市场行情影响,李毅的生猪养殖事业起起伏伏。
2017年,正当李毅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候,会理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内东烟站技术员到村里宣讲烟叶种植扶持政策。身处烟区的李毅重新燃起了再次创业的青春梦,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他向烟站提出烟叶种植申请。
“第一年是摸石头过河探路,在技术上紧跟着技术员的指导走。”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李毅回忆着介绍说,必须把种烟技术学懂、学精、学透,才能在种烟大路上越走越平坦。
每个生产环节,李毅都要去村民家的烟田去看看、问问;每遇技术人员从田间地头经过,他都要上前去咨询;每遇烟站组织的培训会,他都场场不落地尽数参加;每遇一项新技术推广,他都是第一个报名参加,大胆尝试。
凭借这股干劲,李毅第一年种烟20亩,总收入达到8万余元。“能有这个水平,全家人都还满意,也非常支持我。”李毅说,种烟有力度很大的政策扶持,有烟草公司提供全程技术服务,有种烟保险兜底,这些增强了他种植的底气。
“种植烟后作物,把技术提上去,同样能够增产增收。”2017年,刚刚交售完最后一筐烟叶,内东烟站站长张天军对李毅建议,“搞复合种植,一田多产,一田多收。”
“种烟种粮都有政策扶持,有农业农村局和烟草公司提供技术指导,农机下田也方便,水电路也配套,干!”抱定了主意,李毅当年就在烟田里接着种植小麦、秋豌豆、油菜等。
虽说是庄稼人,但年轻的李毅还是相信技术,他抛弃了传统的种植观念,虚心听从技术员的技术指导,烟后作物的丰产丰收同样超出了李毅的预期。
“去年我种植烤烟70亩,烟叶采收结束后,又在烟田里种了20亩小麦和50亩油菜,总收入达到67万元左右。”李毅介绍,种完一季烟,紧接着就种上一季小麦和油菜等,烟粮轮作,“一亩地”变成“两亩地”,既培育了土壤,又实现一田多收,对农民来说粮烟融合真划算。
种烟种粮能增产增收,烟农才愿意种。近年来,为营造稳健的粮烟融合发展环境,解决烟农种烟种粮的后顾之忧,会理市相关部门协力在防灾减灾、组织保障、政策支撑、队伍建设、技术服务、绿色生产等方面加大整合力度,持续提升保障资源融合度、使用率,同时打造粮烟融合示范区增强辐射带动作用等,一系列政策、管理、技术等保障服务体系逐渐向大农业生产延展,有力助推了烟区粮食等作物产业高质量发展。
组织、政策、设施、技术、产业融合既是保障又是动力,互融互促推进粮烟融合效益日益提升,进一步激发了烟农的种粮、种烟热情。
为保障烟粮协同发展,会理烟区在作物选择上突出当地特色,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烟后作物,水稻、小麦、玉米、荞麦、豆类等产业布局各有侧重,烟后各色粮食、果蔬、油料作物播种有早有晚,进一步增强了产业发展后劲。
“烟叶是粮食最好的茬口作物。通过发展粮烟种植,我家每年收入达到了100多万元。烟站和当地政府不仅为我们提供全程精准技术服务,还开展‘双合同、双订单’试点,让我们安心种、不愁卖。”走对好路子,过上好日子,李毅对家乡的振兴发展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