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战疫父子档‖闪闪微光·照亮战“疫”之路

来源:胡家中心卫生院 作者:谢秀清 发布时间:2020-02-26 19:19:26

    有人向生而来,有人奔危而去。有人在一线治病救人,有人在后方竭尽所能,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社区、田间村头、道路卡口等地方,众多志愿者奔赴一线,宣传防疫知识,排查登记、代买跑腿、入户观察测量体温......他们中有一对父子,每天忙忙碌碌,共同抗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他们是群众公认的抗“疫”一线最佳父子档,他们就是隆昌市云顶镇联丰村的乡村医生李其忠及其儿子李昌健。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胡家中心卫生院负责胡家镇和云顶镇疫情联防联防控工作,卫生院迅速动员两个镇所有的村医共产党员成立临时党支部,在防控一线成立入户服务先锋队、卡点服务先锋队、后勤保障先锋队3支防疫队伍。


    中共党员,现年42岁的李其忠首先报名主动报名加入入户服务先锋队。他主动承担了云顶镇联丰村、堰塘村两个村的志愿入户监测服务工作。之后,每天奔上忙下,每日两次上门入户,监测体温、询问症状,摸排中对武汉返乡人员生活轨迹还要进行登记,宣传中,细致又耐心地教会大家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实施消毒等防护知识,同时,还积极协助两村支部开展各项疫情防控工作。截至今天,李其忠共计承担云顶镇联丰村、堰塘村两个村103人的入户服务工作。


    今年18岁的李昌健,是隆昌二中高三13班的学生。疫情发生后,李昌健每天都在电视上、手机上收到抗疫一线的消息,最初几天,他看到父亲忙的起早贪黑,晚上回家还要整理各种报表,有时候凌晨一点过了都还没有休息,第二天一大早,父亲又要出门。小伙子很心疼父亲,暗自思索自己咋个为抗疫出点力。然后,他毅然告诉父亲,他也要去卡点上去服务、到村上去服务,要和父亲一起去当志愿者。


    医务人员问他,你不怕吗?他说:“有点怕,但我爸爸说做好防护也没得啥子,我要向爸爸学习。爸爸太累太辛苦了,我也想出一份力,能分担一点是一点。”

     

    据李昌建的班主任介绍,李昌建同学乐于助人,总是不遗余力帮助老师和班委做好班级事务,从不推诿。帮助别人后,脸上总会露出含羞的笑容,让人感动。他待人和善,与老师和同学们相处地非常好,大家都喜欢和他开玩笑,但他从来不会真的生气,是班级的开心果,大家都很喜欢他。

他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并且一直都在努力,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也从来没有想过放弃。他只是班级中最平凡的一位同学,但他却总是在微笑,友善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给大家带来温暖和感动。

 

    于是,从2月2日开始,李昌健就和父亲一起帮大队统计外出人员;大队开会的时候帮到发药;还把自己家里的中药拿出来熬成中药水,免费送给大队干部、队长和被观察人员服用;跟随父亲每天两次上门入户,监测体温、询问症状、登记,宣传、消毒。


胡家图一.jpg


    父子俩共同抗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李其忠的老婆非常担心。李其忠这样说:“我是共产党员,在这种非常时期,党员更是应该冲锋在前,你放心,党委政府和医院都为我们一线人员发了口罩等防疫物资的,我们都做好了防护措施的,没得问题。男孩子嘛,就是要让他多锻炼,能多给村上的父老乡亲们多接触,有利益他的成长,儿子长大了,晓得心痛人,晓得出力了是好事。你不要担心,该为他感到骄傲才是。

胡家图三.jpg


    于是,他带着儿子继续冲锋在前,父子两每天早出晚归,走村入户进行排查,所有观察对象全是一对一进行监测。凡是居家隔离的村民,都要一天分上午下午二次测体温。每次入户检测体温的同时,还要给接触的每个人讲解防疫的相关知识。凡是上门服务的观察对象,李其忠都掌握着他们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上门检测时,首先问一下这几天有啥症状,然后拿出体温枪先测体温,再根据测量情况做好详细的登记。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就会立即打电话向胡家中心卫生院汇报,请示下一步该如何处置;这个春节,父子两说得最多的话是:“记得戴口罩!”“不要走亲访友和聚餐!”“勤洗手、勤通风!”常常是,父亲在给居家观察的村民 一一进行检测和询问,儿子就在一边忙着详细记录相关信息。这样一坚持,就成了志愿服务队中的最佳父子档。

    2月17日下午,李昌健在下乡途中不小心扭伤了腰,需要在家修养,才终止了志愿服务行为。


   “熬过这段时间就好了!”是李其忠常常说的一句话,“能力有限,尽力而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我们马上就胜利了!”


    正是许许多多像他们这样的志愿者,用无私的奉献为隆昌人民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星星微芒,汇聚成光。一个个平凡英雄,因为有了他们,冬天不再寒冷,春天充满希望。(谢秀清)

 


责任编辑:梦雪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