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扶贫人物丨黄泥村里玉兰开

来源: 汉王山政治处宣教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8-13 12:02:29

玉兰,又名望春,象征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寻。四川省汉王山监狱职工郭玉兰就如其名字一般,在扶贫路上描摹着黄泥村日渐繁荣兴旺的美好图景,一路花开,一路余香。

真心助力脱贫

郭玉兰1993年参加工作,身为中共党员的她曾先后获得“三八红旗手”、“优秀工人”、“先进生产者”、“优秀共产党员”、“十佳工人”等多项奖励。2018年7月,根据宜宾市委市政府扶贫工作要求和监狱安排,她参加了宜宾市高县文江镇黄泥村驻村扶贫工作,成为了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员。

图片9.png

两年多来,郭玉兰风雨无阻走村入户,深入了解贫困户的家庭情况,把每家每户的人口数、土地面积、家庭收入、致贫原因等一一写在纸上,记在心里。

图片10.png

一次次的走访中,她总是笑容和煦,以诚相待,村民的态度从一开始的敷衍、回避到如今的接纳、信任。

图片11.png

关于这些转变,郭玉兰总会想起一件不太起眼的小事。那时她刚到黄泥村不久,有一天,村里有个住处很偏远的留守老人专门请人带信给她,说家里的电视机坏了好久了,希望能去帮忙看一下。郭玉兰和第一书记走了很久的山路去到老人家中,结果发现只是电视机接线口松动了,平常本就喜欢捣鼓机械电器的郭玉兰轻松地处理了问题。老人重新看上了电视,高兴不已,还拿出家里的花生热情招待他们。

图片12.png

事情虽小,但郭玉兰明显感受到自己从扶贫办走到老人家中的同时也走进了老人心里。事情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知道驻村扶贫工作队新来的“郭四姐”是个人美心善干实事的人,大小事都会找她帮忙,也愿意向她敞开心扉了。

用心严防返贫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收官之年,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致贫成为了新的重要任务,但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这个任务陡然加剧。

图片13.png

作为黄泥村疫情防控“党员先锋服务队”的一员,郭玉兰每天挨家挨户走访排查武汉、深圳、温州等务工返乡人员,仔细了解他们从哪回来、乘坐了什么交通工具、具体是哪趟班次等。

她还要协助村干部在在村口疫情防控劝导点“逢车必检”“逢人必查”,严防疫情输入。早已深入群众内部,和村民“打成一片”的郭玉兰总能掌握一手准确信息,并不厌其烦地宣传疫情防控政策、自我防护知识等,还常常深入田间地头叮嘱村民戴口罩、不串门、不聚集。

图片14.png

虽然是宜宾本地人,但郭玉兰奔忙在疫情防控一线一干就是两个多月,一次家都没回过,更别提照顾家中的老人和孩子了。

春耕时节,黄泥村在保证各项疫情防控措施落地落实的前提下,集中精力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力图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造成的损失补回来。但此时镇上几乎所有门店都关门闭户,村民购买农具、种子、肥料等成了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于是,郭玉兰和其他队员一起,去到乡镇府与之沟通协商,联系到几家种子、肥料门市,为村民购买了春耕用具。事后,队员们还相互调侃,说自己是疫情里的最强“带货员”。

走心才感人间值得

扶助黄泥村两年多,眼看就到脱贫攻坚收官之战了,自己也临近退休,谈起这两年的生活,郭玉兰说:“刚来的时候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总是心惊胆战,现在我也是个能自己开车上下山的'老司机'了。看着黄泥村越来越好,我觉得所做的一切都值得了。退休前能有这样的经历和体验,是我人生最宝贵的一笔财富。”电话那头,她的语调上扬,笑声也极具感染力,让人仿佛看见了黄泥村里给人带来无限希望的满树花开的玉兰。


责任编辑:向芷漫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