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打通林区道路 盘活林业资源

​——雨城区林区道路建设促进林业产业发展
来源:雨城区委宣传部 作者:鲁妮娜 发布时间:2020-04-28 10:27:46

林区蕴藏着有巨大经济价值的林木资源,但通往林区的道路往往泥泞、狭窄。所以,要想把林木资源利用起来,建出一条条标准合格的林区道路就必不可少。

雨城区林业局相关工作人员验收林区道路.jpg

雨城区作为雅安市林木资源丰富的县(区)之一,林区道路的修建工作一直在稳步推进。从2012年开始,雨城区以每年新增150公里林区道路的速度推进林业产业发展。今年是雨城区为林区道路修建给予补助的最后一年,从明年开始,雨城区将整合资金,修建高质量竹区道路,支持雨城区打造竹林高质量发展的风景线,并创建四川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

如今,一条条林区道路从林区延伸出去,不但降低了运输成本,也促进了当地林业产业和经济的发展。

一条路辐射600亩林区

汽车在山林间行驶,道路一头连着村里的公路,另一头则通往林区深处,这条路正是周公山镇新民村七组的一条碎石路。

4月16日,这条路迎来了雨城区林业局的验收。“实测公里数为1.7公里,达到验收标准,合格!”雨城区林业局资源保护监督股工作人员彭杨,对照了GPS上显示的数据与村组申报的数据,得出了二者是一致的结论。

道路尽头,堆放着早已砍伐的柳杉,这是这片林区最常见的树种之一。过不了多久,运输木材的车辆就会过来,将这些柳杉运到各木材厂里。“有了这条路,这片林子里的柳杉要运出去就方便多了。”周公山镇新民村七组组长严庆才说。

新民村七组种着许多柳杉和竹子,但因运输困难,导致许多已成材的竹木只能继续生长在林间,时间一长,又加之抚育管理不到位,很多林木就荒废了,竹林也只能在无人砍伐下大量枯萎。

车子进不来,木头运不出去,这是许多林区面临的发展瓶颈。2019年,新民村七组的村民集资,修建了这条林区路。虽然1.7公里的林区路看起来并不长,碎石路面也不如柏油路那么漂亮,可就是这样一条林区路,却辐射了周边600亩林区。

“一条条林区路修起来,打破了过去人拖马拉的局面,车辆直接上山,也减少了运输过程中对木材的损伤。”周公山镇林业工作人员刘环高说。

16日,雨城区林业局对周公山镇大竹村六组、新民村七组、余兴村三组申报的三条林区道路都进行了验收工作,三条加起来长6.05公里的林区道路,辐射了周公山镇近2000亩纸浆原料竹生长区。而一条条看似不起眼的碎石路,也成为支撑林业发展的“脊梁骨架”,也是连接山区和市场的“血脉通道”。

运出资源拉回希望

林区道路的验收,不仅要看长度是否与申报长度一致,还有许多硬性要求。如路基宽度不低于3.5米、泥结碎石路面、可供车辆通过、每公里设置不少于3个会车道点,还有挡防结构工程、安全设施、排水工程……

2012年,市政府办公室印发《雅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通组公路(林区道路)建设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将通组公路(林区道路)建设作为解决“三林”(林区、林业、林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自工程实施以来,雨城区利用市上补助和自筹资金推进建设,每年以150公里的建设计划大力推动林区道路建设,这150公里建设计划中的林区道路,每一公里将享受4万元的补助。

从2012年到2018年,雨城区验收合格林区道路有470条,共计1079.8公里,目前正在对2019年度申报的林区道路进行验收。

在过去,因林木生长区域道路状况普遍较差,车辆运输困难,高昂的运输成本成了林业发展的“拦路虎”。曾有林农算过一笔账:2016年,一立方米木材售价400元左右,但人工费就占去一半,实际收入仅200元左右。时间若再往前,一立方米木材的价格,基本就全投在了运输成本上,而林区道路的修建,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4月21日,雨城区晏场镇的一家木材加工厂里,工人们将柳杉原木放进机器中,不一会儿,大块的柳杉原木被切割成规整的木条。这些木条是做栅栏板的原材料,不久后,它们将出口到美国。而这些柳杉原木,正是木材加工厂从当地林农那里收购的。

“木材从山上直接拉下来,不但可供应本地,外地也有加工厂会来收购。”该木材加工厂负责人朝木材堆放区指了指,一辆大货车正在等待工人们装货驶离。

有了林区路,昔日沉睡在林间的资源被重新唤醒,1079.8公里的林区公路串联起了雨城区的镇、村、组,形成路网环线,解决了林区资源运输问题,降低了生产成本,林区经济焕发出新的生机。(鲁妮娜)

 


责任编辑:李月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