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构建“3+N”检察模式,助力雨城打好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

来源:雨城区人民检察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5-26 10:04:21

为全力助推雅安市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雨城区检察院坚持厉行禁毒方针,以禁毒示范城市创建活动为牵引,立足检察职能,构建起了汇聚禁毒工作合力、依法严惩毒品犯罪、营造浓厚禁毒氛围和联动N个帮扶力量的“3+N”检察模式,坚持“打击、监督、治理”并重,助推雨城区禁毒工作高质量发展,全力打好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

强化组织领导,汇聚禁毒工作合力

增强禁毒责任担当,不断提升办案素能。雨城区检察院党组高度重视禁毒工作,多次专题研究部署,就打击毒品犯罪、参与综合治理、开展预防教育等工作多次提出要求,形成检察长带头履职、分管领导靠前指挥、各部门联动配合的良好格局。2021年以来,班子成员带头办理重大毒品案件并出庭支持公诉51余次,彰显雨城检察“铁腕禁毒”的鲜明态度。坚持以检察官联席会议为平台,把毒品犯罪案件业务学习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提高办理毒品案件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健全完善跨部门协作机制,建立健全重大毒品案件公检法定期会商机制,在检察环节主动落实禁毒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根据工作需要提前介入重大毒品案件和疑难案件3件,主动参与公安机关对于重大毒品犯罪案件的讨论和其他侦查活动10余人次,相互配合,形成打击合力,加快办案进程。

立足检察职能,依法严惩毒品犯罪

强化诉前主导和法律监督,严打毒品犯罪经济基础。2021年以来,雨城区检察院提前介入引导侦查重大毒品案件3件,先后向公安机关提出侦查建议10余条。依法批准逮捕30件31人,起诉52件57人。追捕犯罪嫌疑人8人,追诉7人。切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严惩寄递毒品、互联网涉毒犯罪,并就加强寄递领域禁毒监督管理工作向邮政管理部门和快递公司制发检察建议,共同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法治效果和社会效果。加大对毒品下游犯罪特别是洗钱犯罪的打击力度,强化毒品案件“打财断血”。如办理的付某某涉毒洗钱案,雨城区检察院在审查一起贩卖毒品案时发现,犯罪嫌疑人马某甲用于收取毒资的微信号与实际注册的微信号不一致,可能涉嫌洗钱犯罪,随即向侦查机关提出继续侦查并调取相关证据材料的意见。经核实,用于收取毒资的微信号为付某某所有,其最终以犯洗钱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

广泛开展宣教,营造浓厚禁毒氛围

切实做好毒品预防和宣传教育工作。积极推进“检校合作”机制,院领导班子均受聘为雨城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并先后开展禁毒法治进校园活动20余场,一名青年干警荣获“2021年度四川省优秀少先队校外辅导员”荣誉称号。创新宣传方式,编制《禁毒歌》,创作禁毒相声《加入我们》,拍摄的禁毒宣传公益歌曲《生命的光》荣获最高检首届全国未成年人检察微电影、微视频、微动漫三等奖。打破传统禁毒“讲-说-听”的宣传模式,通过禁毒主题检察开放日、涉毒品案件公开庭审进校园、模拟法庭进校园、“云端微普法”、“现场+直播”等多种形式,提高校园法治教育的质量和实效。2021年以来共开展“禁毒法治进校园”宣传教育活动40余场次,覆盖雨城区辖区内85%的学校,受众超25000人。

参与禁毒综治,联动N个帮扶力量

雨城区检察院以禁毒工作为中心,联动公安、法院、民政、学校、共青团等N个帮扶力量,加强配合、互相监督,合力打击毒品犯罪。先后与团委、关工委、教育部门、学校等形成合作机制,专门就未成年人禁毒工作、毒品预防工作召开联席会,汇聚各方优势,共同推进雨城区禁毒工作的开展。积极参与禁毒综治工作,以禁毒成效助力雨城区创建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雨城区检察院在办案中发现,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失(辍)学青少年等特殊群体存在涉毒风险,庚及与相关乡镇、村(社区)负责人联系,并联合团区委、关工委等部门积极开展针对性的禁毒普法宣传,依托派驻乡镇检察室、“未雨情”宣讲团队、“加入我们”禁毒宣讲团、派驻乡镇第一书记等为抓手,将农村留守儿童、来雅务工青年、失(辍)学青少年以及曾经有过吸毒史人员等纳为禁毒红线重点人员,先后前往人口密集村镇、城乡结合部等地开展禁毒法治宣传30余场,发放禁毒宣传单1000余份,宣传普及6000余人次。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