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3月12日,新晋国家5A级旅游景区碧峰峡限流有序开放!

来源:雅安东方碧峰峡旅游有限公司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3-12 11:15:22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随着气温的回升,

绿枝抽新芽,百花绽清香。

微信图片_20200311143806.jpg

你说来日可期,我说归来不负等待,

梦里所念,终迎相见。

在这最美季节里,

新晋国家5A级旅游景区碧峰峡

恢复开放啦!

微信图片_20200311143813.jpg

春暖花开,繁花与共,

春天已很好,期待你在场。

让我们一起迎着阳光,重启美好吧!

微信图片_20200311143827.jpg

国家5A级景区碧峰峡限流有序恢复开放公告

亲爱的游客朋友:

根据《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旅游景区开放工作指南》,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形势,经报地方防疫指挥部和政府部门审批同意,碧峰峡景区将于2020年3月12 日采取全网预约、流量限制、测体温实名登记方式有序开放,现将有关事宜公告如下,请合理安排出行:

开放地区与范围、时间

1、开放地区

按照国家疫情划分标准,景区将对游客进行精准鉴别实施分区分级开放,即先对中低风险区开放,高风险区根据国家疫情防控形势酌情开放。

2、园区开放范围

开放野生动物世界,生态峡谷景区(其中:大熊猫基地、生态剧场晚会、跟团讲解服务暂不开放,开放时间另行公告)

3、每日开放时间

9:00至16:00

入园须知

1、主动配合景区”一进一测一登记“制度,凭身份证实名制购票;

2、“今日已测”胶贴需全程贴于左胸前,请勿撕下或转交他人使用;

3、讲文明,讲卫生,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4、分散游,不扎堆,不聚集,与其他陌生游客保持2米以上;

5、游园全程规范戴口罩,注重咳嗽或打喷嚏礼仪,废弃口罩放专桶内;

6、禁止带宠物入园,禁止向动物投喂食物,未经许可禁止触摸动物;

7、听从工作人员指挥,分段间隔式有序排队,隔位停车,隔位乘车;

8、医务室在游客中心内,如有发热等不适症状立即报告,景区电话:18283564000;雅安市雨城区疾控中心电话:0835-2611598。

流量限制

日接待量限制在景区日最大承载量的30%以内(6000人以内),瞬间流量不超过最大瞬时流量的15%。

购票方式

1、网络购票

景区倡议游客通过碧峰峡景区官方微信(东方碧峰峡)及携程、同程、美团、驴妈妈、去哪儿等电商平台实名网络预购成人电子门票;旅行社团队需至少提前一天与景区客户中心预定团体票(预定时需提供每名团员身份证信息等清单);

2、现场购票

现场扫描景区官方微信,实名登记购票;

3、特殊票种

军人、老人、儿童、学生等群体,凭本人有效证件在窗口实名购票。

感恩与福利

(野生动物世界免门票,但需付50元观光车费(必选项)和5元保险费(自选项),在2020年12月31日前,具体凭证细则将专题公布):

1、医护人员及其配偶、子女、父母(公婆、岳父母);

2、人民警察(含辅警);

3、生日当月内来碧峰峡游玩游客;

4、生肖属鼠的游客。

温馨提示

1、游客需提前申领健康码(通过“天府健康通”申领),接受体温检测时,请主动出示“健康码”(或相关健康证明)。

2、对未携带本人身份证、未出示健康码(或相关健康证明),或是现场检测体温出现异常的游客,景区将禁止其入园或劝返,请游客朋友配合、理解。

3、景区将根据人员密集程度对部分区域进行不定时消毒,给您游玩中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4、景区将根据总体客流量(若接近峰值)采取临时管控措施,建议到达景区前电话咨询(0835-2318091、0835-2318086、18283564000)。

5、建议采取自驾游、自给游、包车游、家庭游、微团游方式到达景区。

6、请遵守园区动物饲养管理、森林防火等其他安全规定,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碧峰峡官微购票及入园指南

(仅限动物园和生态峡谷景区全价门票)

1、扫描二维码,点击“购票”

2、选择相应票种,请务必阅读“商品详情”和“预定须知”点击“立即购买”;

3、选择游玩日期;

4、选择购票数量并填写出行人信息(一个身份证号只能购买一张,身份证号和姓名会自动效验是否一致,不一致无法购票);

5、提交订单并支付后,系统下发入园凭证和取票凭证;

6、检票口出示入园凭证(注意,非“取票凭证”)对准闸机扫码器验证入园。

注:如需报销凭证,请在微信我的订单中,在取票凭证中找到取票二维码(非“入园凭证”)至游客中心自助机扫描取票二维码可取纸质票。

景区咨询电话:

0835-2318091   18283564000

景区官方酒店预订电话:

0835-2318017



责任编辑:李月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