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雨城区草坝镇积极开展乡村治理工作,以党建引领为抓手,统领全镇乡村治理工作,深入践行“一核三治一监督”的乡村治理体系;以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为契机,形成了强村带弱村的乡村治理新格局;以自治、法治、德治为切入点,形成了“三治”共进的的乡村治理新模式。
坚持党委领导 夯实乡村治理工作根基
全面落实镇党委抓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的主体责任,树立党组织领导“核心力”。坚持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实现发展集体经济和阵地文化建设两手抓、两手硬。形成了以党的基层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社为纽带的村级组织新体系,基本建立起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各村成立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有效整合村集体资产、资源,让全镇“村民”变“社员”。目前,全镇共有4个中省财政资金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落地,各村基本形成各有特色的集体经济产业。合江村成立张山“飞地”种植专业合作社,树立了特有的“张山手工茶”品牌,做实了村级集体经济, 破解了群众增收乏力的难题;顶峰村发展“六月雪梨”产业,预计2021年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九龙村入股藏茶集团,预计2021年集体经济收入5 万元。
优化服务模式 健全乡村治理工作体系
结合“两项改革”,成立了以党委书记、镇长为双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办(中心)负责人、村(社区)书记为成员的便民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盘活闲置资产、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了以镇便民服务大厅为龙头、便民服务站为纽带、村(社区)便民服务室为基础的“1(中心)+3(站点)+20(村社区)”三级便民服务体系。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置综合窗口、咨询窗口、企业服务窗口,共有12名工作人员;在便民服务合江站、凤鸣站、和龙站设置社会保险、就业创业、卫生健康、综合4个窗口,共配置业务骨干7名;在20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明确了66名代办员负责承接下放的108项事项,实现了办事不出村(社区)、高频事项就近办理。同时,草坝镇坚持不新增村级债务、加重村民负担的前提下,立足现有,活用资源,健全完善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乡村资源、服务、管理重心有效下移的目标。坚持和强化阵地建设,广泛收集党员和群众对村级阵地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在全镇18个村、2个社区党群活动中心因地制宜增设退役军人服务站、农家书屋、法律援助点、老年活动室、妇女儿童之家,拓宽了党群活动中心的服务功能。
强化监督机制 规范乡村治理工作秩序
坚持落实基层民主科学决策,不断完善和拓展“四议两公开”制度,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建立起农民群众、村务监督委员会和上级部门等多方监督体系,规范了乡村治理工作秩序。严格执行“阳光村务五十条”。规范党务、村务、纪务、财务公开,强化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纪检小组运行,农村财务收支、重大投资、宅基地审批、基本建设、土地承包、村务和“三务公开”等方面实施全面的监督。建立村民议事会。对村民关注的日常村务事务,通过召开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坝坝会等方式,听取群众意见,畅通了群众参与村务管理,提出意见建议的通道。2020年以来累计召开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坝坝会200余次,讨论形成集体资金分配、集体资源处置、基础设施实施等村民代表会决议30余件。提高物防技防能力。大力推进镇村两级综治中心以及镇村“雪亮工程”平台、视频监控点位建设,全镇18个村2个社区设立监控中心15个,在村民集中居住点、交通叉路口等重要地点设立摄像头监控点107个,盗窃案件、交通事故发生率降低40%。
推进“三治”共进 保障乡村治理成效
持续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共进,建立了班子会会前学法的工作制度,提升班子法治意识,始终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坚持让自治实起来。结合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工作和各村实际,鼓励村民参与制定村规民约,指导各村完善和修订村规民约,制定程序公开透明,激发了人民群众自治意识。在镇村选举等重大事项上进行协商议事,不仅提高了议定水平,而且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广大村民参与自治热情。坚持让法治严起来。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镇党委领导,镇人大、镇政府、草坝法庭、草坝派出所、草坝司法所共同参加的合作体系,协调推进依法执政工作。建立了法律顾问制度,草坝镇辖区内20个村(社区)均聘请有法律顾问和法治副村长(主任),为镇、村各项政策决策、合同签订、诉讼活动、普法宣传等涉法活动提供法律服务。建立了镇村两级调解机制,积极开展基层矛盾化解工作,将问题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坚持让德治亮起来。开展“道德模范户”“致富能手”“文明户”评比活动,全镇先后涌现出“道德模范户”30户、“致富能手”12户、“文明户”26户,在村民中间树立起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样本。2020年,全镇家庭纠纷下降50%,邻里矛盾减少50%,村民参与公益活动次数明显提高,德治效果显著。
(雨城区农业农村局 草坝镇 雨城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