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张璇:热血青春在扶贫路上闪耀

来源:雨城区宣传部 作者:宋恩 发布时间:2020-07-21 09:49:47

张璇,现年28岁,雅安市雨城区人社局干部。未见其人,先见其名。刚接到上级发来的文件,甘洛县人社局的同志们议论纷纷:这个张璇一定是“雅女”一位。几天后,等到他来到人社局报到,大家惊呼:“原来是帅哥一枚!”

张璇,一米八的个儿,高高挑挑,皮肤白皙,眼睛略小但充满精神。“其实我也是大凉山人,我的老家在冕宁县,到甘洛挂职,对我来说是支援家乡建设。”他一开口说话,话音里带着浓浓的冕宁乡音。

主动请缨 回到大凉山扶贫

凉山,被称为“贫中之贫、坚中之坚”,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为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的安排部署,坚决打赢打好这场攻坚战,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2018年2月,四川省人社厅决定:在全省人社系统选拔45优秀干部,安排到45个深度贫困县人社局挂职开展帮扶工作。在雅安市雨城区人社局工作的张璇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就像平静的水面投进了一颗石子,久久不能平静。

微信图片_20200720145838.jpg

大学毕业后,他不甘平庸,一路跋涉、一路耕耘,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好不容易才成为了雅安市雨城区人社局的一名公务员,组建了温馨的小家庭,宝贝女儿年仅1岁正呀呀学语。

“但大凉山是我的故乡。此时此刻,我不能无动于衷!”“州外的人都要去支援凉山脱贫攻坚。作为一个凉山人,我不能作看客!”

面对组织的号召、大凉山的呼唤,张璇向家人诉说了自己想法并得到了理解和支持。

经过层层选拔,张璇如愿所偿。

2018年3月,怀揣一颗火热的心,带着人社厅配送的“嫁妆”——一台打印机、一台复印机、一台电脑以及简单的行囊,年轻热情的他毅然踏上了大凉山这片熟悉而又久违的土地,一路风尘来到了甘洛县人社局报到。

不畏艰难 扶贫路上挑重担

张璇的到来,对甘洛县人社局来说,那真是雪中送炭。“宁愿机关少条腿,不拖脱贫攻坚后腿。”当时的甘洛县人社局,全局50多名干部,结对帮扶5个贫困村、38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中12名干部驻村开展帮扶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局里把骨干人员和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了脱贫攻坚上。

脱贫工作不能有一丝懈怠,业务工作又岂敢马马虎虎。“就业社保、人事人才、工资福利、和谐劳动关系构建,每一项都是涉及民生、涉及老百姓的事,一件也不能耽搁。由于10多人下派驻村,单位内部工作运行困难,矛盾凸显。”局长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微信图片_202007201458382.jpg

张璇一来,主动挑起了重担。分管社保扶贫、人事扶贫、就业扶贫、再加上办公室工作……他一人承担了以前两人干的活儿。拟定计划、分配任务、增添措施、统筹推进。白天上班、开会、下乡,晚上加班加点赶材料。他满腔热情投入到工作中,遇到难题,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向雅安市雨城区的“娘家人”请教,团结带领股室同志,很快解决了一个个难题,打开了工作局面。

脱贫路上的无悔青春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为了完成好上级交给自己的光荣任务,刚到甘洛,张璇就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他说:“能够亲身参与、见证大凉山的脱贫攻坚工作,对我来说是一种幸运。”

由于单位人少事多,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几乎没有周末、节假日。

为了能安心工作,他把爱女送到西昌,请老母亲帮忙照看。但由于工作繁忙,常常顾不到家。想念家、想念孩子的时候,更多的是打打电话、视频聊聊天。

记得最长的一次,是到甘洛工作三个月还没有回过一趟家。刚好那次出差到西昌,他刚把事情办好,原准备回家一趟,不巧接到单位打来电话又得匆匆返回。母亲得知,没有埋怨,只在电话里叫他回家看看宝贝女儿再走。“妈妈,实在对不起,我没有时间。请您把孩子抱到汽车要经过的高速路口,我看看她就走!”

汽车行驶到高速路口停下,张璇迅速下车,抱了女儿10来分钟,说了说话,然后他转身踏上了汽车。汽车开动,他朝着依依不舍的母亲和可爱女儿的挥手告别,那一刹那,他、母亲、女儿三人眼中都饱含着泪花。

人事考试无小事。2019年下半年事业人员考试,可能是甘洛县历史上报考人数最多的一次,那次有4600多名考生报考。甘洛县无论住宿、考室都无法满足。

怎么办?开弓没有回头箭,面对难题只有迎难上。张璇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八方求助、多方协调。后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西昌市政府及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终于在西昌阳光学校顺利完成了考试任务。

微信图片_202007201458381.jpg

有一次,他去成都参加一个会议,会议还没完,接到单位电话要紧急报送一份文字材料。他二话没说,当晚找了个网吧,赶了个通宵,终于在规定时间完成了上报任务。

劳务输出是个苦差事。2019年以来,张璇多次带队护送农民工到佛山务工。单边1800公路的路程,乘坐大巴车,40多个钟头的行程,三天两夜坐在车上,每次都吃尽苦头。坐在车上,腰酸腿涨;吃的是盒饭、方便面;一路还要小心周到照顾民工,忍受他们的抱怨和牢骚,疏导他们的情绪,确保每个人安全抵达。每到深夜都十分疲倦,但车上无法躺下,只有坚持到凌晨两三点钟汽车停靠服务区时,才赶忙找张纸壳垫在地上倒头就睡,顾不得蚊虫的叮咬和闷热的天气。每一次输出,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但每一次输出,在强力责任心驱使下,他都亲自护送。而这样的经历,2019年他已先后经历了7次。

由于工作繁琐缺乏休息,2019年10月2日晚10点,张璇刚从广东返回到成都,就感觉到头晕,在同事的极力劝说下到医院检查,才知是脑血管出了问题。医生建议住院治疗,但他说事情还多过几天再来,便接受了简单治疗就离开了医院。

近两年来,张璇不辞辛劳,参与完成全县人事考核考录512人、落实公益性岗位2306个、农民技能培训7786人次,完成农村转移就业11万人次,完成东西部协作定点劳务输出广东佛山920人次,为甘洛人社扶贫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

回忆起那些难忘的点点滴滴,张璇自豪地说:“在努力完成一件件的工作当中,虽然有苦有累,但我觉得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扶贫路上洒真情

张璇除了承担局里的工作,还联系一个贫困村、结对帮扶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贫困户井古木沙家,户主在广东务工,妻子眼盲,四个孩子,大的不到10岁,小的两三岁。家里卫生条件差,厨房、院坝还没有硬化。张璇自己掏钱,给他家买了棉被、床单、大米、清油送到家里,帮他家收拾屋子、打扫卫生,为孩子们送去衣服,协调乡里村里帮助他们硬化厨房、院坝,鼓励井古木沙在外地安心务工改变家庭状况。

微信图片_202007201458383.jpg

走进村里的幼教点,看到24多个孩子都趴在桌子上午睡。张璇当即觉得要为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做点什么。回到县里,他立即向自己的亲朋好友们发出了倡议,短短三天时间,他就筹集了8000多块钱,买了24个小床以及24套床上用品送到了幼教点。看到村里可爱的孩子们,从此可以躺在温暖的床上午睡,张璇心里感到无比的喜悦。

两年多的帮扶工作,张璇把外地先进的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带进了大凉山,为甘洛人社局各项工作推进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聪明才智。

“到甘洛县人社局挂职,两年多来我参与并见证了甘洛脱贫,挥洒了青春的汗水,经历了艰苦的工作历练。这段经历,忙忙碌碌,但收获满满。我一辈子都难以忘记!”

2019年,甘洛如期实现了脱贫摘帽。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全面小康刚刚起步。与外地很多地方相比,甘洛乃至凉山还有很大的差距。

两年的挂职即将期满,按照约定,年底他可能就要返回。但今年张璇却向上级党组织郑重申请:要留在凉山工作。

他说:“我爱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我愿为凉山发展贡献自己的一生。”(宋恩)

责任编辑:李尤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