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幸福有你帮 前路花似海

——“穷小伙”李红的脱贫之路
来源:雨城区宣传部 作者:胡月 陈泽睿 发布时间:2020-07-14 11:32:56

“外出做生意亏了七八万元,还欠了一屁股账;回乡一腔热血养鸭子,500只一下子就死了300只;承包鱼塘放了1万元的鱼下去,全跑完了……”7月的阳光穿过密林,依旧晃得眼睛痛。雨城区草坝镇顶峰村村民李红坐在树下,讲起曾经的遭遇时,眼睛有些红。

“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有人记得我,有人帮我,我真的感谢他们。”话锋一转,李红话语中透露着一种欣喜,还有浓浓的感恩。“你看,这就是我这几年的改变,这就是我的幸福生活。”李红从板凳上站了起来,双手叉腰,看着眼前两层的木质小楼、宽敞整洁的小院,听着养殖场中家畜的声音,闻着园中花草淡淡的清香,李红笑了,自信的笑容比盛夏的阳光还灿烂。

人生低落有“你”陪我

沿着弯弯曲曲的村道,来到草坝镇顶峰村一组,一大片绿油油的茶园映入眼帘,有一处别致的两层高木质房屋镶嵌在茶园中。沿着一条开满彩色小雏菊花的梯道向下,就来到了李红的农家乐。李红抓着鸭子的脖子走过来,说:“中午有人预订老鸭汤,我先去把鸭子宰了炖上。”

“以前的穷小子,现在当老板了,感觉怎么样?”草坝镇包村干部姚志华跟李红打趣道。“幸福!”李红回答。

今年40多岁的李红,早年因一次意外事故欠下累累债务。此后,李红外出务工、经商,但缺乏经商经验,不仅没赚到钱,反而让生活难上加难,导致全家生活贫困。

回到村里后,李红向亲戚朋友借钱,尝试发展养殖业。500只鸭子,1万元的鱼苗。死的死,跑的跑。

“原本以为,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没想到生活还是给我一次惨痛的教训。”李红说,那段时间,他完全看不到生活中的光,放眼望去,都是生活的苦与暗。

就在李红快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扶贫如一道光,给了他放手一搏的机会。

2014年,雨城区脱贫攻坚工作深入推进,李红自己提出申请,经“两公示一公告”程序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那段人生最黑暗的日子,多谢党和政府的关心。”李红说。

放手一搏拼出精彩

在村组干部的建议和农技员的指导下,李红以每年1.5万元的价格承包了顶峰村茶山下近一鱼塘,发展基塘养殖业,相继投放了三万尾鱼苗,当年便发展起了垂钓业;同时利用鱼塘水面资源,喂养肉鸭、蛋鸭800余只。李红的养殖产业慢慢步入正轨。

2016年,驻村农技员建议李红抓住机遇,引进原对岩文福种猪场的藏香猪进行代养。不用投入资金,既能免费学到技术又能挣钱,李红欣然答应。

就这样,李红与同村村民裴成忠合伙代养了50头藏香猪,六个月为一个周期,养大后由公司回收。当年年底,李红就拿到了第一笔代养费近7000元。

2016年年底,李红可以享受异地修房政策3万元的建房补助。李红有养殖基础,住房也需要改善,趁此机会建新房发展农家乐将是不错的选择。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多次来找李红做工作,但李红就是不同意。

“还欠了那么多钱,儿子又在读书,养殖业刚刚起步,手里没有存款,我怎么敢修新房?”李红说。

观念的转变,就在李红和村干部去了一趟雨城区晏场镇。“茶园里的木屋很漂亮,尤其是雨雾朦胧的时候,太美了。”李红说,就是这次外出,他决定把不敢想的变成实实在在的。他决定大干一场。

资金困难,村干部帮他担保贷款20多万元;没有地建房,镇村干部多方协调置换土地;没有人工,亲朋好友齐上阵。就这样,在大家的帮助下,李红建起了120平方米的双层木质楼房。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李红在农家乐外打造了一条长20米的花路。“一年300天都会开花。”李红说,这条花路是他的脱贫路、致富路。

“现在我农家乐加上种植、养殖业一起,一年有10万元左右的收入,我之前借钱加上贷款一共欠了30多万元,现在我已经还了一半,预计再过两年就能还清。”李红一脸坚定。

这时,厨房中酸萝卜老鸭汤的香味传了出来,李红喝了口水,再次进入厨房,又开始为幸福而奋斗。

曾经被几万元债务压得喘不过气的李红,在扶贫政策和扶贫工作者的帮助下,彻底变了个人,更自信、更勤奋、更努力。

“看到了希望,生活有了奔头,就不会怕眼前的困难。”李红说,虽然现在身上还有十几万元的债务,但是他一点都不怕,因为他有信心、有底气战胜贫困。

脱贫路注定坎坷不好走,但因为有人帮、有人扶、有人拉,只要坚定目标,这条脱贫路,注定繁花似锦。(胡月/文 陈泽睿/图)

责任编辑:李尤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