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创建天府旅游名县以来,雨城区坚持以“1241”思路系统推进创建工作,即:释放“生态”这一核心优势,打好大熊猫文化和茶马古道文化“两张王牌”,“四创”联动精准发力,把准文化脉络塑造唯一“城市IP”,打出一套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的“组合拳”。
释放“生态优势”,构建融合发展版图
雨城是全世界唯一以“雨”命名的城市,境内年平均气温16.2℃,森林覆盖率达72.35%,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为世界顶级水平,地表水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前列,拥有“中国生态气候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和“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等重量级城市名片,被评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和省级文保、非遗单位共20个,博物馆6家。
近年来,雨城区委、区政府牢固树立自身作为“四川大旅游目的地”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紧紧依靠气候、地形多样性赋予的优良基因,将“生态”二字贯穿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工作始终,以“两线+两翼+多点”全域旅游发展框架为支撑,主动融入全省“一核五带”文化旅游发展总体布局,坚持向生态要品味、向产业要效益,持续推动“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持续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致力打造上下游齐全、竞争力强、系统完整、参与性高的“雨城旅游生态圈”
用活“两张王牌”,打造特色文旅精品
主动融入“三九大”,打造“国际熊猫城”。雅安素有“熊猫家源”美誉,全球面积最大、生态环境最好的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碧峰峡基地就坐落在雨城。
基地先后诞生180余只大熊猫,与17个国家建立国际科研合作关系。在24只“大熊猫外交官”中有12只来自碧峰峡,其中“如意”“丁丁”“贝贝”和碧峰峡有着不解之缘。
2019年4月,“纪念大熊猫科学发现150周年·大熊猫溯源之旅”活动在碧峰峡举行;12月,大熊猫文旅发展联盟成立,雅安国际熊猫城项目正式签约,定位将雨城建设成全域性、开放式、活态化的“国际熊猫城”。
挖掘文化底蕴,打造茶马古道文化体验中心。茶马古道被国内外旅游专家称之为“世界级的旅游绝品”。雨城有白马泉、石刻等茶马古道遗址11个,打造了中国藏茶村、茶祖广场等茶马古道文化景区景点,编排《茶马古道》舞剧在四川大剧院成功上演,茶马古道背夫行为艺术展演成为年猪节、端午民俗文化演绎的保留活动。2019年11月,茶马古道文旅发展联盟在雅安成立,雨城区成为常任副理事长单位。
培育主题线路,扮靓主题会节。雨城围绕“两大品牌”精心推出“2+5+3”旅游产品。“2”指依托南北两条景观廊道,北线以大碧峰峡、南线以大海子山为核心,双线打造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5”指以大熊猫、茶文化等为主题,打造“萌宠探秘—熊猫之旅”“茶田漫步—茶文化之旅”等五大旅游主题线路;“3”指办好年猪节、藏茶文化旅游节、熊猫灯会“三大文化主题会节”,讲好雨城故事、传播雨城声音。
坚持“四创联动”,聚焦提升精准发力
作为雅安市入围首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的唯一区县,雨城坚持把“名县”创建和“创城”“创卫”“创全域旅游示范区”结合起来,凝聚市、区、涉旅经营户、景区景点、市民“五方”力量,聚焦提升精准发力。
喜摘“5A桂冠”,旅游发展再添力。2013年8月,雅安市启动碧峰峡景区创5A工作;历时7年攻坚拔寨、先后投资11.32亿元,于今年1月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是省内首家民营5A景区,成为雅安旅游最亮名片。依托碧峰峡“5A”名片,雨城乘势组建文旅融合发展联盟,搭建景区、餐饮、住宿、旅行社、文创企业合作平台,形成联合营销矩阵。
强化“项目引领”,产业实力再增强。出台民营经济“二十一条”、民宿发展奖励办法等政策,每年安排发展资金5000万元;投资300亿元持续推进藏茶文化等13个产业园建设;2019年,实施“世外乡村・海子山”等文化旅游项目23个,总投资97.88亿元,其中纳入省重点项目3个;投资387亿元,布局打造西康记忆、高颐阙文博公园、大熊猫会展中心、文教新城等18个重大文旅项目。深入实施“旅游+”“+旅游”融合发展战略,大力培育茶叶、林竹、绿色工业、商贸物流、康养旅游“五大百亿产业”,推动全产业转型升级。
专注“多元经济”,市场活力再提升。围绕“3×3”做活雨城服务业文章,即:建设周公山、碧峰峡、海子山“三大森林康养度假区”,打造万达、国盛、中农批“三大城市商业综合体”,培育熊猫美食走廊、正黄美食街区、协和广场欧式风情街“三大特色街区”,推动雨城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策划举办“夜之魅·雨城美”夜游系列活动,加快培育一批高质量“网红打卡地”,推动夜间经济进入发展“快车道”。
夯实“旅游根基”,服务环境再优化。着眼“外联”,致力构建以4条铁路、8条高速公路、14条国省干线为骨干的川西门户枢纽,跻身成都“一小时经济圈”;着眼“内通”,投资7.2亿元提升改造11条旅游公路、2条旅游风景廊道,实现“最美318从雨城出发”。
实施“厕所革命”,新改建旅游厕所118座,建成旅游集散中心、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和游客服务点74个,培育国家和省级特色餐饮店28家、特色住宿182家、特色旅游商品64个,开发特色体验项目26项。全区共有各类酒店450余家,星级酒店5家,涉旅经营单位8000余家。投资200万元提升旅游大数据中心;组建成立文化旅游专家“智库”。
把准“文化脉络”,塑造雨城城市IP
抓创建,亮品牌。近年来,雨城成功创建“中国十佳魅力城市”“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等国家级文旅品牌37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省级文旅特色小镇”等省级文旅品牌157个,打造5A景区1个、4A景区3个、3A景区2个,命名省级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2个。形成新业态品牌54个,成功申报市级以上非遗项目10个。文化、研学、森林、工业和中医药健康旅游成为雨城消费新热点。
抓营销,优形象。2019年以来,成功举办龙狮灯、端午龙舟赛、户外徒步赛等活动20个;投资100余万元,与央视合作拍摄《雨城寻趣》等主题宣传片,全年累计宣传报道1000余篇次;主动对接人民日报、川报观察等媒体平台,持续打响雨城“生态颐养地・国际熊猫城”城市名片。
抓环境,树口碑。深入推进基层治理创新,推行街长制,设立志愿服务岗,社区书记基本达到专业导游水平;喊响“我是市民、我是导游”口号,发动市民争当雨城形象代言人,人人做好宣传员;创新“1+3+N”旅游综合行政执法,开展“三改一整”“三边三化”,全面提升雨城旅游知名度和亲和力。
抓实“精准防疫”,保障企业复工达产
在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的情况下,雨城认真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按照“有序开放、狠抓线上、帮扶企业”12字方针,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达产,推动文旅产业“复苏回暖”。
严格复工程序。制定专项方案,用好绿色健康码、智游天府网络平台,推出线上营销,为复工复产提供科技支撑;设置游客须知、入园流程,张贴防疫工作指南和公共卫生宣传海报,筑牢疫情防控线。截至目前,雨城95%涉旅企业已复工达产。
强化政策扶持。加大用电、税收、社保、用工等减免优惠政策支持,暂退4家旅行社质量保证金52万元,给予海子山50万元专项补助,累计给予涉旅行业产业帮扶和减免税收200万元。
保障宣传助力。与新浪四川和智游天府景区生态联盟合作,在雨城旅游、雨城雅安微生活等公众号发布文旅动态信息50余篇;开展“雨城・武汉千里连线云赏熊猫”活动,260余万人次在线观看直播,获得央视关注点赞。
弘扬“创建精神”,擘画美好奋进蓝图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雨城区将珍惜当前巩固形成的产业发展态势,坚持用自己的资源解决自己的问题,奋力推进“两区一地”建设。
做强城市功能,打造“文旅核心区”。坚持产城融合思路,聚焦“两区四新城”建设,配合建设以大熊猫文化为主要特色的景区型城市,打造国际大熊猫文化会客厅。
推进深度融合,培育“产业新业态”。发挥“红绿黑白”资源优势,放大碧峰峡“5A效应”,推动文旅产业多态融合、全域合围,形成一批精品线路和“网红打卡地”。
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产业吸聚度”。坚持“内培外引”,推动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加快国际熊猫城、文教新城、西康记忆等重点项目建设,不断释放产业集聚集群效应。
扩大开放合作,提升“对外影响力”。立足茶马古道和大熊猫“两大世界级资源”,强化碧峰峡、海子山“双核驱动”,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拓展“三山联盟”合作新空间,持续推动旅游资源强区向旅游经济强区转变。(图文雨城区融媒体中心、区体育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