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请问是XX吗?我是名山区法院刑庭的法官,本院审理的一起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中,涉及您被骗金额......”“嘟”的一声,电话被挂断了,这是承办法官第N次被当成“诈骗”分子。
近日,名山区法院依法审结一起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件,对被告人退赔被害人的损失进行集中兑付。该案涉及被害人16人,被骗金额28万余元,被骗数额几千到几万元不等;被骗对象上至古稀老人,下至未成年学生,且分散在北京、上海、广东、福建、湖南等多地。被诈骗后的被害人多有戒心,如何联系分散在全国各地的被害人,并向其退赔损失是案件审结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承办法官一番电话联系后,16名被害人中取得联系并确认相关信息的仅3人,其他人员或不接电话,或直接挂断,或回怼承办法官“你们就是诈骗!”
面对被害人的怀疑,承办法官并没有气馁,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将自己置于被害人位置,积极协调公安机关、检察院联系被害人或被害人报案地公安机关,由属地公安机关联系被害人,再让其前往当地派出所,在派出所民警的见证下,名山区法院通过“云上法庭”网络庭审方式,核实被害人身份并确认兑付款项信息。终于,在各地公检法三家的协同配合下,16名被害人、28万余元的案款全部兑付到位,历时一个多月的兑付工作画上完美句号。
“法官同志,款项我已经收到了,非常感谢你们为我挽回了损失!路途太远不能亲自前来,我给你们寄了锦旗!”“收到款项就好,以后遇到让你们转款的行为,要警惕电信诈骗。”得到被害人的反馈和认可,承办法官非常的开心。
锦旗虽轻情意浓,是认可,更是鞭策!名山区法院将继续坚持“如我在诉”理念,以更多务实举措,持续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