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坚决整治困难群众身边不正之风

来源:广安市广安区民政局 作者:黄晓敏 发布时间:2025-04-24 07:42:09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救助帮扶领域存在的“人情保、关系保”“雁过拔毛、兽走留皮”等乱象,严重影响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基层干部应当站稳人民立场,在思想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三向发力,坚决惩治困难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

把思想建设摆在首要位置,主动加强学习教育,破除“侥幸心理”顽疾。作风问题的本质是宗旨意识的淡化,个别基层干部将惠民政策视为“人情筹码”、把经手资金当作“个人权力”,暴露出理想信念“总开关”的松动。基层干部必须将党性教育、宗旨教育、主题教育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在思想源头树牢“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政治自觉,将做好困难群众救助保障、关爱帮扶工作作为政治任务、“菩萨”事业。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执政理念,深刻划清“公权私用”红线,切实把党的政治纪律作为“带电高压线”,从思想和心理上达到“不能逾越、不敢逾越”的敬畏效果。

把能力建设作为根本任务,主动优化服务环境,根治“庸懒散拖”病灶。民政工作承载着为民解困、为党分忧的重要使命,个别基层干部暴露出的“不会办、办不好、不敢办”问题成为民生政策落地执行的“绊脚石”。基层干部必须将能力建设作为安身立命之本,以“朝受命,夕饮冰”的紧迫感,精研政策法规、锤炼施策本领,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转化为现实工作的真实写照。当心怀“致知在格物”的治学精神,秉持“日有所进”的学习心态,在社会保障、社会治理、社会事务等民生实务中磨砺见微知著的洞察力,用敢抓敢管、真抓实干的行动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把作风建设贯穿工作始终,主动强化纪律约束,刹住“吃拿卡要”歪风。民政工作牵动万千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需怀如履薄冰的敬畏之心,把“小微权力”的监管延伸到民生末梢。基层干部当以“吾日三省吾身”的行动自觉,将“不吃群众一口饭,不拿群众一针线”的优良作风和纪律准则熔铸为职业本能,在款物发放、动态监管、项目建设等重要环节构筑“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三重防线。坚持“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的思想境界,将群众满意度作为工作“衡量尺”,让“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成为常态,使清风正气如春潮般涤荡在为民服务的各个环节。

民心之所向,理政之所为。当民生保障政策温暖落地,困难群众不仅收获生活保障,更能从心底更加信任党和政府。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唯有坚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毅力,方能在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争取新成效。


责任编辑:崔婷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