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服务是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新时代背景下,政务服务领域持续深化改革,以技术赋能、制度创新、服务升级为核心,推动“群众跑腿”向“数据跑路”、“政府本位”向“群众本位”转变,逐步构建起高效、智能、有温度的政务服务体系。
智能化升级,重塑服务形态。智能化是政务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政务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极大提升。从“互联网+政务服务”到“人工智能+政务服务”的跃迁,有利于政府在思维观念、体制机制以及模式方式等方面进行彻底变革。通过技术赋能,政务服务正加速从“物理窗口”向“数字空间”延伸,让科技与政务深度融合,让“指尖办”成为常态,让办事更加高效和便捷,进一步开启智慧服务新篇章。
服务创新,聚焦民生痛点。创新是推动政务服务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各地纷纷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措施,解决群众办事堵点。不断从减材料、减环节、减跑动着手,通过高效便民“网上办”、市民热线“指导办”、高频事项“掌上办”、足不出户“邮寄办”、智能科技“自助办”、贴心周到“帮代办”、异地服务“跨域办”等多种方式,助推“高效办成一件事”,营造更加便民、利民的政务服务环境,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倾听民声,提升服务质量。技术是手段,温度是终点。政务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本质是以“人民满意”为终极标尺。倾听民意是政府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公信力的关键。各地通过12345热线、网络问政平台、民意调查等多种渠道,建立起常态化民意收集机制,搭建起倾听民意的桥梁。这种双向互动机制,让政务服务更接地气、更懂民心。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转型,政务服务的每一次进步都在诠释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