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民主生活会要用“真把式”

来源:广安经开区恒生公司 作者:曾成 发布时间:2025-02-18 15:18:16

当下,全国各级党委(党组)民主生活会正在有序召开。这场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会议,是对领导干部党性的一次深度检验,堪称锤炼党性的“三昧真火”。党员干部要用“真把式”,烧旺这把火,让党性在其中淬炼升华,凝聚起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

真查“疑难杂症”,自我检视要“入微”。自我检视是民主生活会的关键起点,其深度和广度直接决定了会议的成效。然而,现实中部分党员干部在自我检视时却敷衍了事。有的如“温水煮青蛙”,对自身问题毫无察觉,沉浸在自我满足中;有的“蜻蜓点水”,只触及表面问题,对深层次矛盾视而不见;更有甚者“顾左右而言他”,用一些无关痛痒的小问题掩盖真正的症结。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无疑是在浪费民主生活会的宝贵契机。党员干部要秉持高度的政治自觉,深入自我剖析,从思想根源、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多个维度深挖问题。要勇于直面自己的“疑难杂症”,敢于将自己的“短板”暴露在阳光下,用放大镜审视自身,以“吾日三省吾身”的态度,全面梳理自身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整改提供精准靶向。

真讲“逆耳忠言”,相互批评要“见血”。相互批评是民主生活会的核心环节,也是检验党员干部勇气和担当的试金石。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民主生活会却陷入了“一团和气”的怪圈。有的党员干部在批评他人时,拐弯抹角、避重就轻,讲问题避实就虚,提意见不痛不痒;有的则以表扬代替批评,将民主生活会变成了“表彰大会”。这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氛围,不仅违背了民主生活会的初衷,更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党员干部要摒弃杂念,从团结同志、促进工作的角度出发,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要敢于指出他人的问题,哪怕是尖锐的、刺耳的,也要直言不讳。要像医生对待病人一样,找准“病症”,开出“良方”,让被批评者真正认识到问题所在,从而达到红脸出汗、排毒治病的效果。

真下“猛药良方”,整改落实要“到底”。整改落实是民主生活会的最终落脚点,也是检验会议成果的关键。然而,有些领导干部在整改过程中却“雷声大、雨点小”,问题清单列了一大串,整改措施也说得头头是道,但就是不见实际行动。有的整改不彻底,问题稍有缓解就放松要求,导致问题反弹回潮;有的整改不及时,拖延敷衍,错过了最佳整改时机。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领导干部的形象,更影响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党员干部要以钉钉子精神抓整改,对查摆出来的问题,要逐一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整改时限和整改要求。要下“猛药”、出“良方”,对问题进行彻底整改,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群众不认可不罢休。要建立长效机制,加强跟踪问效,防止问题反弹,确保民主生活会的成果真正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责任编辑:崔婷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