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烟花爆竹“禁”与“放”的抉择

来源: 作者:李 雷 发布时间:2025-02-14 16:16:10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等古代诗句和关于“年兽”的故事都展现出,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放烟花爆竹表达了人们对旧年的追忆,新年的期盼,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绚烂的烟花响亮的鞭炮,也是中国人民的热情的呈现。然而烟花爆竹禁放让新年显得格外“安静”,实施时许多人都觉得不满,觉得这项禁令让年失了“年味”,却没有意识到其中的安全隐患。

火灾是国家高度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火灾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其中就包含烟花爆竹禁放。城区建筑越来越高,人口相对密集,高空烟花极易引发火灾;燃放烟花爆竹时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容易引起多项呼吸系统疾病;燃放烟花爆竹是会产生巨大噪音,对于一下特殊人群可能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执照烟花爆竹的火药要消耗资源,燃放后也会产生大量的鞭炮碎屑,给环卫工人带来严重清理负担,占用大量的社会公共资源。

而烟花爆竹禁放也并非会失了“年味”,过年讲究的是团团圆圆,长长久久,是在外打工的亲人和在家翘首以盼的老人孩子相聚时刻;是每家挂着的红灯笼红对联、每家人穿着的红衣裳、长辈递出的红包中蕴含的美好愿景;是一家人围坐在丰盛晚宴桌前的相互祝福,欢声笑语;是在烟火气中悄然无声流露出来的幸福与安宁。所谓烟花易冷,年华易逝,人们也用烟花要感慨岁月的流逝,祝愿未来的前程。所以毫无疑问有了烟花爆竹的渲染,新年会蒙上一层璀璨浪漫的色彩,可谓是锦上添花。但没有这层渲染,我们也能体会到最真挚的情感。

关于烟花爆竹“禁”或“放”这个问题具有两面性,希望我们都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在一切环境允许,安全隐患排除,政府规定允许下,也可以试着让“年”变得更加精彩更加难忘。(李 雷)


责任编辑:梦雪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