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冰城哈尔滨盛大开幕,整个世界的目光聚焦在这片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亚冬会的开幕,不仅是亚洲冰雪健儿的体育盛会,更是一次以冰雪为媒,让中国文化致远的高光时刻。
冰雪舞台,文化瑰宝大放异彩。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开幕式以“冰雪同梦,亚洲同心”为主题,通过艺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将中国传统民俗、节庆文化与冰雪元素创新结合,呈现了一场兼具地域特色与国际视野的视听盛宴。中国传统民俗与节庆文化的创新表达,开幕式以中国北方春节习俗为灵感,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灯光与舞台设计烘托出浓厚的“年味”氛围。东北传统民俗符号“手绢花”被赋予新意——舞者手持双色“冰凌手绢花”(一面“中国红”,一面“冰晶蓝”),通过排列组合形成“六瓣雪花”和“新春窗花”,既传递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息,又象征冰雪与热情的碰撞。冰灯作为哈尔滨的标志性符号,贯穿叙事主线:一名小女孩手提微光冰灯开启“启梦”篇章。此外,“采头冰”场景还原了东北采冰汉子的传统劳动号子,既展现对自然的敬畏,又以冰雕艺术呈现亚冬会会徽“超越”,将传统劳动与现代体育精神融合。非遗技艺与地域符号的艺术升华,开幕式巧妙融入国家级非遗“方正剪纸”,代表团引导员的白色礼服裙摆上,剪纸图案与松花江日出的光影纹理交织,既展现传统技艺,又赋予新春祝福。舞台设计将哈尔滨地标中央大街、冰雪大世界等元素纳入,分会场设于冰雪大世界,主火炬塔以丁香花为原型,象征冰城的浪漫与坚韧。芭蕾舞者手持手绢花在冰雪场景中起舞,刚柔并济的美学设计呼应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体现文化传承中的创新活力。科技赋能与精神内核的多元呈现,通过8K超清立屏、裸眼3D地屏和AR技术,传统冰灯、采冰等元素被动态化呈现,主会场与分会场的跨空间联动更显科技张力。音乐设计上,哈尔滨“音乐阳台”场景通过中西器乐合奏《亚洲一家亲》,强化“音乐之都”的定位,暖场演出中多民族歌舞则展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整场开幕式以冰雪为纽带,通过民俗、艺术、科技与人文的“四向奔赴”,既彰显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创新活力,亦传递了亚洲团结共融的时代主题。
体育竞技,梦想之翼乘风翱翔。在亚冬会的赛场上,中华健儿们追逐梦想的身影同样令人瞩目。他们怀揣着对冰雪运动的热爱,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期望,在冰与雪的赛道上奋力拼搏。速度滑冰赛场上,中国选手风驰电掣般的速度,展现出对速度与激情的极致追求;滑雪登山项目上,选手们将毅力与多种技能相结合,展现了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的极限能力;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中,运动员们在空中翻转、腾跃,如展翅翱翔的雄鹰,每一次惊险的跳跃都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迈进。这些中华健儿们在赛场上的拼搏,不仅仅是为了个人荣誉,更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在冰雪运动领域的梦想。他们的努力,激励着无数青少年投身于冰雪运动,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冰雪运动热潮。越来越多的孩子走进滑雪场、溜冰场,感受冰雪运动的魅力,追逐自己的冰雪梦想。同时,他们的出色表现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冰雪运动领域的实力与进步,让中国在冰雪运动的天空中高高飞扬。
国际交流,合作共赢开启新篇。亚冬会开幕式宛如一部动人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冰雪梦想的故事。由小女孩手中提着的冰灯开启了对梦想的追寻,点滴希望微光汇聚成照亮未来的光芒,更凝聚成一条线索,串联起全篇。从冰灯点亮一座城到点亮全亚洲,让美轮美奂的冰情雪韵幻化为连接起亚洲各国人民梦想与情谊的纽带。小女孩最终实现自我追求成长为优秀运动员,象征了冰雪运动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呼应“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愿景。携手情久长,万里共和鸣,亚冬会的成功开幕也恰似一盏冰灯,即将点亮亚洲各国运动员们的精彩未来!亚冬会的举办为亚洲各国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各国运动员相互切磋技艺,增进友谊;各国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促进了亚洲文化的繁荣发展。通过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中国不仅学习借鉴了先进的冰雪运动技术和训练经验,也将自己的文化特色和发展成果分享给世界。
亚冬会的开幕,以冰雪为媒介,将中国文化的温度、深度与广度展现得淋漓尽致,它不仅是哈尔滨的“高光时刻”,更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集中释放——传统民俗的创造性转化、科技创新的突破性应用、人文叙事的共情力,以及国际合作的包容姿态,共同绘就了一幅“极寒”与“极美”交织的文化长卷。正如总导演沙晓岚所言,这场盛会旨在打造“亚洲最具创意的会客厅”,而中国文化,正是这座会客厅中最耀眼的底色,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相信,随着冰雪运动的不断普及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文化将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