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安公社区青年“五四”创新工作法为创建和谐社区贡献力量

来源: 作者:钟 靖 发布时间:2024-01-07 19:43:42

天府新区华阳街道办事处安公社区的一批当代青年,立足当下而展望未来,根据当地实际在工作中创新性提出20个具针对性的工作方法,涵盖了党建引领的各方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情系于民、倾情奉献、敢于担当,开启了在基层务实工作的新篇章,并取得显著成绩,涌现出了一大批青年杰出代表。

安公社区,得名源于清朝乾隆年间书法家、华阳知县安洪德在此修筑的安公堤。社区被府河水呈“U”字型三面环绕,河水婉转流淌,润泽着这片面积仅有0.4平方公里的土地,滋养着1.2万常驻人口等生灵。社区内建有安公碑、安公像、安公广场、潜溪书院等,历史文化底蕴厚重。

在2023年新年伊始,随作家们一行走进安公社区,一眼就看到“青年”“五四”这些字眼,思绪便不由然地被牵回到那场“五四”爱国运动中去。那代热血青年在新文化运动的感召下觉醒,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走在了历史的前沿,掀开了那场爱国救亡运动的序幕,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青年人不畏强权、爱国忧民的那一抹底色,在历史上也为他们的爱国热情及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记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当今的安公“五四”工作法是指社区青年服务于社区群众的一种工作模式,也是安公社区青年20种创新工作法之一。他们依托社区区位及文化优势,创新性地提出“五四”工作法,在社区党委强有力的引领下,充分发挥团委的组织力,调动团员青年工作热情,将其深度融入社区发展治理的进程之中。展现出新时代下当代青年人积极为社区群众办实事,敬业奉献的精神,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践行新时代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砥砺奋进。


安公青年“五四”创新工作法

“五四”创新工作法是指安公青年在工作中分“五步”实施及构建“四大”服务体系的概称。

 “活力吸引、兴趣聚焦、教育引导、精神激励、工作带动”便是安公青年实施的五步工作模式。

首先是社区团委组织开展学子音乐会、喜乐剧场、单身青年交流会、大学生专场招聘会及创业沙龙等各类青年活动45场,吸引了1500人次的青年参与。可见组织者先为青年搭建聚会平台,使他们在活动中相互认识、沟通与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情感,同时为青年人十分关注的婚姻、就业及创业等事的推进创造了便利条件,继而为这些事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是社区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青年组织起来,成立夜跑队、足球队、家庭亲子互助社、退役军人志愿队、创业联盟、读书会等组织25个,参与青年805人。常态化的开展各种活动,其目的是拉近同一组织内成员间的感情、兴趣爱好,从中倾听大家的不同意见及建议,达到集思广益,从而高效地培养组织意识,强化团队凝聚力。

第三是定期组织青年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思想教育等。通过学党史引导青年将其思想聚焦在爱国的情怀上来,树立红色文化精神,培养爱国情操,提高他们的思想意识及人生格局,使社区青年有了组织观、集体荣誉感,形成了一心向党、向善,积极向上、向美的社会共识,更好的使其融入到当下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历史新使命中去。

第四是社区建立自愿者积分银行、志愿榜、慈善榜、公益榜及社区好人榜,同时开展党员先锋、抗疫模范、抗洪先进、最美青年等系列表彰活动。通过这些举措,一方面社区青年心底助人为善的道德本真被全面激发出来,另外在精神层面上对在各类活动中的先进青年进行表彰,以此形成长效激励机制,激发出社区青年积极向上争先的工作热情。

第五是社区培养了25位党群青年骨干,成为了社区下设的党支部书记或委员、居民组长、楼栋长等。通过这些骨干青年在基层为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还有其秉持的朴实、无私、勤勉的工作作风,点点滴滴均被大家看到眼里、记在心中,逐渐使社区群众深受感动,进而发展并带动了156名青年成为了社区常态化志愿者,从而组建了亲子、阳光志愿队等公益组织;还鼓励社区15名青年创业成功,形成了多种创新创业品牌。

安公构建的“四大”青年服务体系是:政务服务、生活服务、社交服务和发展服务。

政务服务是各级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根本,也是社区为群众办事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更好更快地服务好社区群众,针对区内青年群体作息特点,社区团委开启预约政务服务机制,实现周末假日的政务办理无障碍;同时引进天府市民云智慧政务平台,通过平台实现15项政务服务、45项查询事务的24小时办理;针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及培训等政策开通绿色通道,实施专人服务模式,确保政策落实落地。

生活服务是安公社区解决区内群众生活中后虑之忧的一项创新性服务模式。在社区建立养老驿站、小区托育所,与之对应的是组建养老管家和共享妈妈队伍,实现对家庭老人与小孩的照顾服务;开设社区就业指导中心、市民学校,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基础上,开展生活技能、文化艺术和思想教育培训活动等。

社交服务是共建和谐社区的一项举措。安公社区成立青年社交中心,以低偿服务的方式组建社工队伍,建立单身青年信息库,打造相亲角,常态化组织青年社交活动,在相亲交友活动中,已促成青年111队,成果显著。

发展服务是社区青年关注的重点。安公社区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打造了就业中心、青创微乐园、梦想直播间、创业梦工厂孵化器等创新发展平台,培养各类创新人才35人,孵化培育青创企业25家,社会组织10家,个体工商户22家,解决就业223人次,成果斐然。

这些举措完全针对群众生活实际,从群众利益出发,千方百计利用社区、社会资源及互联网等新兴科技平台,服务于社区群众,真正做到了体贴入微、关怀备至,让群众放心、安心和舒心;在服务的同时,也让社区青年自身逐步成长起来,不断完善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创建和谐社区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安公青年“五四”创新工作法的具体实施过程

针对老年群体:社区内退体老年人众多,一部分子女常年在外,没人照顾;一部分子女早出晚归忙于工作,也疏于对老人的照顾。在这些老人中,也有部分人体弱,患有疾病或有基础性疾病。社区成立的养老驿站的服务人员与其进行一对一服务,并在其家中常走动的地方安装摄像头进行网络实时监控,当在数小时内未发老人时,服务人员会给老人打电话进行了解情况;老人家中也安装有报警铃,如患急病或其它需帮助的事,可按响报警铃,会得到服务人员的及时送医或其它帮助。

此外,服务人员还常去老人家中寻查,教会老人使用智能手机与远方的家人互动、购买货物、使用服务平台;在楼下见老人吃力地提着蔬菜、水果等物时,服用人员会热情地迎上去帮其送至家中;每个老人在养老驿站都留有联系电话,服务人员会经常与他们保持通话,叮嘱老人们注意安全,特别是在家庭用气用电方面;叮嘱有病的老人按时吃药,若有任何困难可随时联系她们等。对于困难群体,特别是家庭困难的老人,社区免费提供午餐……社区内的老人们常说服务人员的言行让他们感到了家的温暖,对他们的关爱比亲人还亲,哪怕是自己的子女都不一定比她们做得好,他们生活在这样的社区没人感到孤独和寂寞,舍不得离开这样的社区,住在这里感到无比温暖、幸福,感谢在社区党委领导下培养出了一大批可亲、可爱、可敬的青年人……

针对小孩群体:对于小孩,在策划时专门成立小区托育所,组建共享妈妈队伍管教小孩。具体是每天早上通过家长的简要叙述记录好各个小孩的情况,详细掌握了孩子的心情、爱好、饮食习惯、身体健康状况等,共享妈妈会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进行疏导、培养、饮食选择及相关照顾等,让孩子向往到托育所来,快乐健康成长。同时社区成立家庭亲子互助社,在节假日选择适当的时间举办亲子活动,增加父母与孩子的亲近时间,拉近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培养孩子的家庭团队合作意识,强化孩子与父母的沟通协调能力。对于年龄较大的未成年孩子,开展雏鹰关爱行动,举办读书活动,让其讲述读后感,不仅从中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对孩子一些不成熟的认知加以疏导教育,引导其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促使其成为一个有爱有德的孩子;也开展一些趣味游戏活动等,在快乐活动的过程中,有意识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动手能力……父母们对这些服务工作赞不绝口,都说这些事做到了他们的心坎里去了,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孩子能得到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让他们对工作充满了信心,对生活充满了无限的热爱和憧憬……

针对青年群体:以社区青年领导为核心,团委为主导,青年骨干为载体,整合社会资源,与用工单位及个体工商户衔接,了解社会就业情况,掌握用工需求,寻求社会资金的爱心捐助。以此为基础,在社区开展活动吸引青年参加,开设就业服务中心、举办大学生招聘会、生活技能培训,结合社会需求,鼓励青年创业,并结成创业联盟,加强创业力量,增进创业者间的交流、互助,有效提高了创业的成功性,对成功的经验进行总结交流和宣传,带动了更多的青年成功创业。同时发挥青年骨干的带头作用,举办相亲交友会等活动,解决社区青年面临的实际问题,从而感召青年人自愿、涌跃投身到社区组织的各种公益服务活动中去,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当代青年人的社会担当。社区青年的言行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赞扬,话语间无不感叹在社区有一批好领导,培养出了大量的、无私奉献的、有情有爱的新时代青年。


安公青年“五四”创新工作法的目的

安公青年“五四”工作法的目的是做强社区团组织战斗堡垒,推进青春行动落地生根。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结合新时期青年活动需求,整合社会资源,成立相应的组织,常态化开展相应的活动,从中培养青年骨干和服务力量,解决青年的实际问题,全面增强社区团组织对青年的吸引力、组织力和凝聚力,真正让团员青年成为社区发展有效动员的后备军和生力军。

二、健全社区志愿服务平台,让每个青年都有机会成为社会公益的参与者,同时创新完善志愿积分等贡献衡量机制,更大地激发青年投身社区公益事业的积极性,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志愿服务于社区,同时在服务过程中接受教育,成为社会治理、服务的生力军和融入社会发展治理的排头兵,从而全面增强团组织的服务功能和对社会的影响力。

三、通过社区多种就业、创业平台,整合社会资源,为青年提供就业登记、技能培训、实习上岗、创新创业一站式社区服务体系,让青年创新发展在社区,形成创新创业品牌,全面增强团组织的创新发展和对社会的推动力,真正让团员青年成为推动发展的主力军。


安公青年“五四”创新工作法取得的成绩

安公社区自2015年成立以来,安公青年创新性提出并实施新的工作法,以政策、社情为导向,社区为载体,服务于社区群众。安公青年在工作中付出了满腔心血,他们无怨无悔,历经数年,社区青年先后获得国家级发明专利69项,荣获省创业大赛二等奖、成都工匠、成都市社区规划师、感动成都十大任务等荣誉45项。其间社区工作受到国家、省、市等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与褒奖,2018年4月3日,安公社区被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入选“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是成都市唯一获此殊荣的社区。


对安公青年“五四”创新工作法的认识

记得有这么一句话: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今天的安公青年在工作中真正成为了这句话的践行者。

他们勤学善思,深知青年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结合社区实际,具针对性、创新性提出青年“五四”工作法。为保证此工作法的落实,运筹中他们颇费了一番心思。以社区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开展相亲交友、招聘、创业、亲子、读书等相关活动,吸引了社区大量的青年参加;结合参与青年的兴趣爱好、特点,成立相应的活动及服务组织,增进交流,培养团队意识;组织青年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加强党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在寓教于乐中不仅使其有所思、有所获,进而潜移默化感染其身心;对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青年进行表彰,以之精神激励;培养青年骨干,将其下沉到社区的各级组织任职工作,通过骨干人员的表率作用,在工作中发展、组织带动社区青年自愿参与各类公益活动。

他们为了群众不顾艰辛,密切联系用人单位及个体工商户,利用区位优势,整合社会资源融入到社区的服务之中。以此平台,打造社区就业创业中心,开展大学生专场招聘会、技能培训等,有效的解决了社区部分群众的就业问题;结合社会发展与用工需求鼓励青年创业,同时吸引培育各类创新人才和青创企业。

他们紧跟时代步阀,充分发挥青年的文化知识,借助互联网创新服务平台,开启创业新方式。引进云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了24小时政务办理;打造社区青创微乐园、梦想直播间、互联网直播云创、创业梦工厂孵化器等创新发展平台,使科技与创业完美结合,实现了青年人的创业理想。

他们心中有爱有群众,深入社区、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及解决群众实际生活中的困难。建立养老驿站,通过阳光拐杖空巢老人关爱活动服务既解决了老人的日常生活疾苦,又消除了老人子女工作中的顾虑;关爱困难群体,提供免费午餐,减轻了困难群众的生活负担;开设托管所,组建共享妈妈队伍,解决了中青年父母既需工作,又要照顾小孩的实际难题,解放了照顾人员,促进了家庭增收。


安公青年“五四”创新工作法的意义

安公社区作为政府下属与老百姓距离最近的基层组织,通过青年“五四”工作法的实施,社区青年用真情深度融入工作,和群众紧密联系,真正起到了政府与群众之间排头兵、桥头堡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使基层政府与人民群众和谐地联系在一起,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升华了政府的公信力。

社区服务辐射千万家,人不分老幼,也不分贫富;事不分大小,也不分缓急,涵盖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安公青年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如亲人般关爱群众,体现出心中有仁爱、时时有群众,不计得失,默默奉献的高尚品德,展现了当代青年无瑕的人格魅力,为社会大众塑立了有血有肉、有情有爱的做事为人典范。

安公青年在困难面前用心做之、用毅力克之、用情感之,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坚如磐石。在工作中拒绝“躺平”,展现出青年人敢于担当、勇于担当的精神,引领时代潮流,在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成为了当代有为青年的标杆。

安公青年展示了新时代青年的风采,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安公社区青年“五四”创新工作模式必将成为燎原之势的星星之火,照耀巴蜀大地,为建设民主、富强、和谐社会贡献积极力量。(钟 靖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省文艺传播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梦雪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