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你好,警察节(三)】 笔端流淌的藏蓝情怀

来源:井研县公安局 作者:胡丽君 发布时间:2022-01-07 10:45:52

有这样一种英雄主义,明知危险重重,明知险象环生,甚至流泪流血,仍然奋不顾身,一往无前,那就是中国人民警察。

有这样一种颜色,如同黑夜里的灯塔,指引着迷途的人返航,那便是守护平安的藏蓝警色。

2022年的1月10日,我们即将迎来第二个中国人民警察节,今天小编精选了一组诗歌和一篇散文,带大家来看看,井研公安如何献礼警察节!



晚安,我总在清晨对你说

胡丽君


晚安,我总在清晨对你说

这一夜星空又将你遗忘

你说,夜晚是最佳的守伏捕现时机

晨曦清朗时村落会多一些和祥


小心,我总在危险时对你说

这一抹新伤又将你划破

你说,危险只是从警路途上的行囊

总要有人义无反顾地去扛


为何,我总在你被人曲解时对你说

这一次恶语又将你中伤

你说,道路崎岖也要挣扎着飞翔

被遮蔽的眼睛总会看到事实的真相


谢谢,他们总在获助后对你说

这一回生死营救又重塑了生命的光

你说,温暖他人的时候你同样热泪盈眶

因为胸膛里跳动的还有信仰


对镜,整装

我看见野火

在你琥铂色的眼眶

你推开门

像从前一样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张晏苹


论语里有个故事叫做“子贡问政”。学生子贡问:一个国家要想安定,政治平稳,需要哪几条呢?

孔子的回答很简单,只有三条:足兵,足食,民信之矣。

第一,必须得有足够的兵力,得以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第二,要有足够的粮食,人民能够丰衣足食。

第三,人民要对国家有信仰。

这三点,每一点都与“人民”有着密切的联系。

那么,什么又是人民警察最根本的属性?最根本的特征?在“人民警察”这个大家耳熟能详的称谓中,答案也能很容易地找到——那也是“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人民警察队伍授旗并致训词,指引着人民警察队伍肩负新使命、向着新阶段勇毅进发,这是党和人民赐予警察无上的荣光。而我们新时期的公安发展史,就是一部真真切切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

展开这段历史,我们感受到:从“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到今年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开展,公安机关进一步加大了“政治建警”和“从严治警”力度,打牢民警“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坚定思想立场,培养党的忠诚卫士和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展开这段历史,我们亲历过: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到抗洪救灾,广大人民警察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担重任、冲锋在前,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人民群众构建了一方平安家园。

展开这段历史,我们震撼于:改革开放40年来,公安机关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根据经济发展和人民需要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欢迎。成立110报警服务中心,受理群众的报警和紧急求助,打击犯罪、服务群众,110成为一个品牌、一种精神,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信任和爱戴,更延续成为了1.10中国人民警察节的日期。

2020年,我们有了自己的旗帜——中国人民警察警旗;2021年,我们有了自己的节日——中国人民警察节。警察节的设立,就是时刻提醒我们,不忘人民警察的职责和担当,在每个日夜、每个节日,穿上“警察蓝”,守护“中国红”。

守护在人民群众的身边,人民群众的平安幸福,就是人民警察最大的快乐和自豪。

如今,在悠悠茫溪河畔,一代又一代的井研公安人通过不懈奋斗,为井研的发展带来了公安工作的强势崛起:“智慧小区”、“智慧安防屏”陆续创建起来;“研城快警”、“茫溪护卫队”、“背包警务”覆盖到了城市和乡镇;24小时自助办证中心竭诚开展为民服务……井研公安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人民中心、民生为先”,在打击整治、基层治理、公共安全、服务群众等方面革旧鼎新、常做常新,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美丽井研更加具象,人民幸福更有温度。

“为捍卫政治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而英勇奋斗!”一份信仰,一生担当;庄严宣誓,终身恪守。井研公安主动警务、品牌警务、规范警务战略一体化推进,勇作新时代的“茫溪卫士”。

催征的号角响彻警营内外,雄浑之音激荡时代的浪潮。

2022,我们从“心”出发!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