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等了三天,王小迪(化名)都没来报告。老何有点纳闷,他又把检察院发来的委托调查函翻阅了一遍,待他合上纸页的时候,心里已经有了打算。
第二天,老何向所长说明了自己的去向,就骑着自己的电动车出发了。他知道王台村,曾经接触过那个村的服刑人员,离集镇有十里路的样子,不过现在村村通都修好了路,半个小时就到了村口。打听到王小迪的家,老何径直去了。可王小迪不在家,破落的小院里只有他的奶奶一个人。老何自我介绍了一番,可把小迪的奶奶吓着了。老何安慰她说他是来帮王小迪的,不是来抓他的。听了这话,小迪的奶奶才放心。
老何问小迪的奶奶小迪去哪了。小迪的奶奶说小迪到镇上网吧上网去了。老何问是哪个网吧。小迪奶奶摇头说不知道。老何又向小迪奶奶问询了一些关于小迪的情况,大致和材料上说的差不多:小迪的父母在小迪小的时候就离异了,小迪跟着爸爸,后来爸爸又再婚,现在外地打工,常年不归,小迪和奶奶生活在一起。老何皱起了眉头,想起网络上新流行的一句话“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幸福,不幸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这些年来,他碰到太多这样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都是家庭原因造成的。
老何从王小迪家出来之后,决定到镇上网吧去找他。镇上网吧只有三家,他手里也有王小迪的照片,他心想要挽救这个孩子,事不宜迟要马上把他找到,劝他悔过自新。返回镇上,第一家网吧里没找到,在第二家网吧的一个角落里老何找到了王小迪。
“王小迪。”听到有人喊自己,王小迪一时没反应过来,见对方是一个中年大叔,他还以为是来找自己算账的呢,吓得一动不动。老何亮出自己的身份,王小迪乖乖地跟他走出网吧。“在这里说话不方便,跟我回所里吧。”于是,老何带着王小迪回到镇司法所。
老何给王小迪倒了一杯水,两人坐好,老何对他说自己已经去他家一趟了,没找到,才去网吧找的。王小迪低着头,不吱声。老何开导他说,王小迪,我看了你的材料,其实问题也不大,只要你认真改正,一切都还是可以重新开始的。听到这话的王小迪微微抬起头,看了老何一眼,然后又迅速地低下了头。这一微妙变化,让老何看到了希望,这孩子有救。
老何接着说,你知道吗,我的儿子今年和你一样大,17岁,正是青春的好年华,他现在正在上高中,如果你也好好上学,说不定还能和他一个班呢。听到这话,王小迪小声地说自己已经完了,上不了学啦。老何拍拍他的肩膀说,条条大道通罗马,也不一定非要上学才有出息,各行各业也得有人干啊。你还年轻,什么时候都不晚。
这次,王小迪抬起头盯着老何,眼睛里在问真的吗。老何用坚定的目光回答他:真的。短暂的交流后,王小迪已经放下对老何的戒心。老何问,你现在有什么打算没有,比如说想干点其他事吗?王小迪一脸迷茫。老何接着问,你有什么兴趣爱好吗?王小迪想了半天,说他喜欢理发。老何想笑但还是忍住了,理发也可以是兴趣爱好嘛。
接着老何又试探地和王小迪谈到他的爸爸,没想到王小迪反应很激烈,就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谈话结束后,老何要求王小迪三天后再来司法所找他报告。王小迪答应了。
三天后,王小迪按时来了。这次老何没有和他谈话,而是把他带到自家侄子在镇上开的一家理发店。原来,老何早就把事情安排好了,他把王小迪推荐去当学徒工,每个月还要800元的工资。王小迪一时激动得红了眼圈。临走时,老何把自己的电动车“借”给了王小迪,说自己腰疼,医生让他多走路。等王小迪挣够钱买电动车了,才还给他就行了。
王小迪因为喜欢理发,所以学得很认真,在店里也很勤快。当第一次凭自己的努力拿到工资时,他首先跑到司法所和老何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后来,老何还“勇敢”地当了王小迪的第一个顾客,虽然剪得不是太好,但凡事总有第一次,一回生二回熟,王小迪慢慢地有了信心。因为他能独立给客人剪头了,第二月,工资涨到了1500元,可把王小迪高兴坏了。
因为老何的帮助,王小迪彻底走出了过去的阴郁,重新焕发出十七岁应该有的青春靓彩。
(祝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