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影·憧憬
在冰凉的钢铁机器的行列徜徉得太久,有些凉意,走出厂房。房外,灿烂阳光,搅起满目绿光。
万木葳蕤,万花溅红。沧桑绿影,萌动春光肆意的活力。
绿树的层次是分明的,最浓绿的暗黛色,如同倔强挺立着,向青天抒写史册的淋漓墨笔;最青葱的嫩绿色,把暗红色的厂房涂抹成老妇脸腮上的红润。枝头上,鸟鸣清脆,显得厂区尤为静寂。
厂房外的红墙上,爬满青藤;梧桐大道,已经蓬成甬道的巨大树干枝丫,吐出毛绒绒的芽头,性急的,已经快意地舒展出片片绿叶。大道的尽头,有一座假山,假山上,春草春花野长疯生。
从上个世纪80年初中期,包括《快乐的单身汉》《街上流行红裙子》《小字辈》等工业题材的影视,到最近的《你好,李焕英》,那些曾经熟悉的背景,在绿影流荡中,切换着画面。当年,一家现代化的工厂,就是一个小社会。一群群年轻人,就在这样的场景中,挥洒青春。
笑声,响起在林荫道上。那个朗润夜晚,那个白衣青年的笑声,一下子,又来了。
那是巨龙向新的高度再次腾飞的春天。
巨龙在起飞的时刻,沉重的翅膀述说艰难。
我和潘鸣先生,有很多共同的朋友。其中一位,离开德阳多年,但仍然关心德阳。此刻正在成都参加他现在所在企业的董事会会议,知道我们在“大修厂”,马上通了电话。当时的他,在德阳的决策和运作机关,参与过企业改革的很多过程。
1982年以来,改革浪潮席卷大江南北。这家企业经历合并、探索建立新体制、股份制改革、资产重组、产品项目承包的“分块搞活”等改革。
该经历的,这家企业似乎都一一走过。
1982年,建立岗位责任制,随即,德阳建市后,1985年,实行厂长负责制。这些,今天看来,十分平常,但在当时,却是石破天惊的大事。
面向全体员工的改革,是1988年6月拉开序幕的。那年,进行劳动人事用工制度改革,实行干部任聘及劳动组合制度,厂内试岗制度、厂内待岗制度等。1990年3月,几家企业合并,管理体制变动。次年2月,实施厂级领导和各级部门的层层承包机制,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考核办法;当年,省委省府将企业列为理顺产权关系、加快经营机制转换的综合试点改革单位,两年后,再次确定企业为“探索建立企业新体制”企业。
省委副书记来过,省长来过,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来过。
改革,在向纵深推进。1994年7月,工厂进行股份制改革,由德阳东方石化通用设备总厂等5家企业发起,成立四川金鑫股份有限公司。沉重的一幕发生在5年后,1999年9月,公司与美国永凤国际开发公司进行资产重组,第二个月,因工资拖欠等问题,发生严重劳资纠纷,加上美国这个公司注资不能到位,职工群体上访。同年11月,市政府宣布终止重组协议,组建新的公司领导班子,恢复生产。
进入新世纪,2002年3月,公司实施以产品或项目合作租赁承包为主线的企业内部“分块搞活”改革。
这个春天,省委书记来过。
时光,在一轮轮流逝;场景,在一幕幕转换。
历史终于走到2017年。那年8月,职工代表大会审议了“人资分离”改革方案,投票表决通过。
至此,德阳金鑫公司“人资分离”完成,全面停产,探索新一轮再转型。
建党百年,苦难辉煌。工业化70年探索,伟大艰辛。
中国工人阶级非常伟大,前赴后继,谱写一曲曲整体激越雄伟的进行曲壮歌,当然,也有个体的悲怆命运交响曲。
我记录下这家企业的改革史,反复核实,唯恐出错一个字。我曾经参与《四川省志·报刊志》等志书的编辑工作,深知历史后面的故事,仅凭感觉,是不行的。如果说,厂房设备那些,是工业化进程的“活化石”,而这些历史,每个字后面,都有一张张坚毅的面孔。
一代有一代的人生征战史。作为个体,他们何尝不是另一种“牺牲”?这种奉献,与冰天雪地前赴后继,扑向水门桥的志愿军士兵,同样值得历史铭记。
世纪之交,我到过好些三线企业,目睹的场景,曾经不止一次流泪。有些故事讲出来,真的很难受。
实事求是地讲,比起在大山深处的三线企业的艰难转型,比起那些献青春献终身献子孙的工人与技术人员,这家企业还是幸运的,它地处富庶的川西平原大都市群,几个十分给力的县域经济做支撑,还有,那么些优秀决策者的运筹帷幄。
我的场景继续转换。那位笑声朗朗的白衣青年,在绿阴中一闪而过。我的鼻子有些发酸。
春风拂过,绿意盎然。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最为可贵的是,中国工人,中国三线人,前赴后继的奋斗,还在进行。中国人骨子里的探索精神,是华夏子孙基因不可改变的。
2007年,我参加了牛津大学的一个“文化传播与产业”的研修项目,其中一个内容,就是考察英国在后工业时代,利用废弃的厂房,开展文化创意的做法。
近几年,在我们这片充满智慧和勇气的国土上,文化创意产业走得更远更出色。成都传媒集团管理下的成都“东郊记忆”以及“二仙桥火车公园”等自然不用多说,我还到过“北京798”、青海金银滩的“原子城221”基地、攀枝花三线博物馆、梓潼“两弹城”和石棉县的“石棉记忆”等,每到一处,与那些欢快以工业风为背景合影的年轻人一样,总是深深爱着这个国度,只是,表达的方式有些不同。大家都知道,每一处工业遗产地,曾经的主人公,付出的太多太多。而且,我们的企业,我们的工人,很多人,事成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在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后,他们毅然转身,再次创业,又踏上新一轮征程。
在德阳,“国家大工业时期”的老建筑、老设备以及相伴相生的老故事,默默地讲述这个城市往日的辉煌,同时,必将创造新的荣光。
在阳光下的厂区徜徉,绿化面积如此之大,树龄如此之长,令我意外。几十年树龄的金桂、香樟、红梅等名贵树木林,数十年树龄的法国梧桐,这些,都是象征工业化的树大根深,而那些春天里争先恐后萌芽、长叶的劲头,更是象征一种新的憧憬。
在这里,正在筹建德阳工业区及三线建设博物馆。挖掘、展示德阳工业遗产历史、社会、科技和文化价值的工作,正在进行。
“废弃的厂房,不是废物是宝地,满满的时光流转,浓浓的情感流淌。现在不得了,今后定将了不得。”我对同伴说出自己的想法。
“大修厂”,风风雨雨60年。故事太多,宛如激荡一段河。留存的老厂房之外,还有老建筑。而在其它地方已经销毁的老设备,这里居然还有。
它们,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它们,存储着几代人的记忆。
还有,中国工业化进程的脚步。
前期,已经做了许多论证与初步布展。
比起其他地方的三线建设基地和博物馆,这里距离中心城区较近,可以作为工业遗产,作为三线精神的实证。它的园区与场馆建设,起点会更高。如果这里成片管理开发,比如,厂区外当年工人居住的简陋平房,还有当时厂里最高级的贵宾接待所等等,规划好了,再动手,同时,不能只是静态的展示,还要有让它“活”起来的设计。那么,作为工业“废墟”,今日的满目寂寥,令人感到动情的“不得了”,只要规划到位,作为工业遗产保护地,肯定会显出它的价值,将来,势必会“了不得”。不光是吸引眼球,而且,永久承载一份如长河奔腾的历史。
车间大门,突然闪过“卫星定位、国家保护古树名录”的牌子。原来,这里有株上百年的紫薇花树。
枝干虬劲,这是肯定的,毕竟,悠久历史,厚土培植;绿叶舒展而且终将更加肥大,这是必然的,因为,春天的风,一阵阵地催化。花朵,还没开放,有些花,本来就是夏天,或者秋冬开放的,那我们就再等等。
名贵树木园,挥洒出蓬勃的生气与向往。
“名贵树木园”,连同前面说的“厂房博物馆”“万国设备展”,我很同意为未来的这一片工业遗产与文化创意群,如此定位。
好吧,再畅想一下,把这里打造成四川乃至中国的三线建设机械工业历史文化博物馆,建设工业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艺术相融合的文化创意产业园。
德阳人,肯定办得到。
猛地,建市前,我结识的第一位德阳人,那位来自“富拉尔基”的“大修厂”的白衣青年,依稀在眼前某一处树林后闪现。他姓林。
如果,博物馆和文化创意产业园,建立起来了,有一位老年志愿者或解说员,说他姓林,我一定会问他,他还记得有个朗润的夏夜,他是否用自行车搭过一个来自农村的迷路人去火车站。
他不会再是白衣飘飘,肯定是满头白发。
岁月会老,时光流转,历史的长河奔腾着,每个人,只是长河腾动的一瞬,或是潮头上的一朵浪花、或是浪谷下的一丝波纹。
浪花会幻型,波纹会流变,长河却永远存在。
作者: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党支部书记、副会长贾璋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