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推荐

李后强:让科学家精神照亮人间

来源: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网站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1-12 17:03:22

微信图片_20201109103241.jpg

我们是怀着朝圣的心理来到绵阳梓潼。这里的圣贤就是“两弹元勋”。他们是我们的偶像、榜样、航标。这里是“两弹一星”精神的主要发源地,是科学家精神的重要发源地。这里有灵气、有志气、有骨气、有豪气、有锐气,只要来到这里就会让心灵震撼、洗礼、净化和升华。梓潼有2300多年历史,县名从没改变,自古为“风水宝地”,也是现在四川丘陵发展的样本。前辈们当年选择这里研究核弹,肯定是有科学道理的,不但安全,而且生态,四面环山,青山绿水,是生活宜居地,也是高端康养胜地。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 、法国之后,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装的国家。56年后的今天,在这金秋收获的时节,我们相聚在“两弹”名城梓潼,这个老一辈科学家们战斗过、奉献过、生活过的地方,举行“首届科学家精神论坛”,“天时”、“地利”、“人和”,可谓正当其时,适得其势,意义非凡。

一、科学家精神的实质与要义

自从有了科学家就应该有了科学家精神。科学家精神不同于科学精神,前者包含后者,关键在于科学家有为真理献身的勇气,敢于牺牲自己的生命,而科学精神主要在于严谨、务实、求真。中国科学家精神不同于国外科学家精神,中国科学家愿意服从组织安排,坚持党的领导,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11日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深刻指出,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去年5月,党中央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我们体会到,科学家精神是人类最伟大、最圣洁、最崇高、最励志、最温暖的精神,包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六个方面。“爱国、奉献”具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而其有未悔”的深厚情怀;“创新、求实”具有“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的万丈豪情;“协同、育人”具有“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的学术大志。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要推动祖国发展,捍卫祖国地位,维护祖国荣誉,保证祖国安全,必须弘扬科学家精神。

一是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

爱国精神是中国科学家精神之魂。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说:“科学虽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我国的科技发展始终浸润着一代代科学家的心血和汗水,也体现着一代代科学家的智慧和精神。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凝聚着老一辈科学家报效祖国的满腔热血,体现了人民至上的精神境界。无数核工作者以身许党,以身许国,用自己的智慧、青春、热血乃至生命,铸就了“两弹一星”的不朽丰碑。爱国,为民,让他们迸发出伟大的创造力,为我们现在强大的国力奠定了基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永恒的精神之源。

二是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中国科学家精神之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科学的存在全靠它的新发现,如果没有新发现,科学便死了”。科技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总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全球产业链、创新链调整,科技竞争日趋激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只有坚定敢为天下先的志向,不畏任重、不畏时艰,勇于创新、勇立潮头,才能牢牢掌握全球竞争的主动权。

三是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

求实精神是中国科学家精神之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本质特征凸显在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古今中外,许多科学家无论面临怎样的压力,都坚持真理而不放弃。李四光,面对早年间西方“中国贫油”的论断,力排众议,坚信我国天然石油的远景大有可为。他以自创的地质力学为理论基础,亲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的时间内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一举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被后人称为“石油之父”“地质之光”。

四是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

奉献精神是中国科学家精神之基。马克思说“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 ”。淡泊名利才能潜心钻研。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从1958年中国导弹核潜艇研制工作启动,一直到1987年身份解密,整整隐姓埋名生活了30年。正是由于黄旭华和他同事们默默无闻的努力,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五是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

协同精神是中国科学家精神之根。70多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许多“高、精、尖”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都是团队协作和集体攻关的结果。我国第一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指出:“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当前,国家发展步入关键期,复杂的全球局势给我们带来巨大挑战。我们要继续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以伟大的团结精神汇聚起科技创新的磅礴力量。

六是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育人精神是中国科学家精神之源。数学家华罗庚曾说“人有两个肩膀,我要让双肩都发挥作用。一肩挑起‘送货上门’的担子,把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送到工农群众中去;一肩当做‘人梯’,让年轻一代搭着我的肩膀攀登科学的更高一层山峰,然后让青年们放下绳子,拉我上去再做人梯”。叶企孙被誉为“大师中的大师”,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半数以上曾是他的学生;黄大年常说,与科学家相比,自己更看重教师这个身份。在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征程中,需要“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新生力量。只有薪火相传、人才辈出,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二、科学家精神的正六边形品性

科学家精神包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六个方面,正好构成一个正六边形结构,这是党中央英明的判断和精准的表述,体现了美学、政治学、经济学的核心理念。六边形是大自然中最神秘、最科学、最合理、最美丽的一种结构,苯、石墨的分子结构、龟壳、蜂巢等都呈现正六边形形状。正六边形是能够不重叠地铺满一个平面的三种正多边形( 正六边形、正方形和正三角形) 之一。在这三种正多边形中,六边形以最小量的材料占有最大面积,体现了传统美学的中和之美。正六边形的另一特点是它有六条对称轴。因此它可以经过各式各样的旋转而不改变形状。能用最小表面积包围最大容积的球也与六边形相联系。这正好与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规律相契合,也就是在永恒的变化和运动中始终保持着自身的平衡与和谐。

微信图片_20201109103435.png

科学家精神可以用正六边形结构进行完美的阐释,即“一心六边”:

微信图片_20201109103515.png

“真善美”是人类的最高追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就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说,人类的社会团体的目的就是善,政治性的社会团体的目的在于最高尚的善。亚里士多德还说,世上有三种善,身外之善、身体之善、灵魂之善,幸福在于灵魂诸善。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说,心灵善是最充分、最重要的善,心灵善就是幸福。至善就是幸福。善是道德价值。霍布斯在《利维坦》中说,有助于人的生命运动、引起喜爱和快乐的感情,就是善。实际上,美好、吉祥、圆满的东西就是善。在科学家精神的正六边形中,“一心”:即“崇善”,追求“美好,吉祥,圆满”。“美好”,一是人和物的美好,二是生活的美好。科学家精神要求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在服务人民、贡献社会中实现个人抱负。袁隆平裤管沾满泥水,成功培育高产杂交稻,重重稻浪筑起粮食安全根基;李保国“把自己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自己”,太行山上的果实飘香化作生命的持久芬芳。“吉祥”,寓意“吉利”和“祥和”,是对美好未来生活的祈祷和愿望。古往今来,追求吉祥,趋吉避害是人类很早便已形成的价值观念,也是经久不衰最关切的话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对中国科学家群体的真实写照。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70余年是不平凡的70余年,70余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目的就是为了世界和平、祖国吉祥。“圆满”,“没有缺陷、漏洞,使人满意,完美无缺”,是一个目标,是一种追求。科研,只有长期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才能拥有水滴石穿的喜悦,才能功德圆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从蛟龙入海,到神舟飞天;从解决14亿人吃饭难题,到高铁走出国门,亮出“中国名片”。这些成就,是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结果,也是科学家们前赴后继、“数十年磨一剑”潜心研究的成果。

“六边”:即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其本质都是崇善。“爱国”的本质是忠诚。做事求真、做人求善,是我们永恒追求的价值目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道路上,科学家们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境界,求善守中、勇往直前、脚踏实地、任劳任怨,为之努力奋斗。“创新”的本质是增值。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人民、民族、国家创造价值。科学家们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以创新推动产品增值,以创新推动社会进步,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求实”的本质是严谨。“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科学家们以严谨的工作态度、纯粹的专业眼光严苛的审视自己的工作,严谨求实、扎实做事、不尚空谈,用科学知识和聪明才智切实帮助人民、国家解决实际问题。“奉献”的本质是给予。“大爱无疆”,“大我”都在倡导无私奉献。科学家们贡献卓著,却甘于自舍小我、成就大我,从不计较名利得失,而是潜心科研,至诚报国,乐于奉献,竖起了中国科技界的典范。“协同”的本质是配合。集智攻关无不成。新中国70年来,一部科技发展史,可以说也是一部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历史。没有团结协作的意识,没有众志成城的精神,我们就不可能创造一个又一个科技奇迹。“育人”的本质是生养。《荀子·君道》中提育人的本质是“省工贾,众农夫,禁盗贼,除奸邪,是所以生养之也。”中国自古崇尚善德育人。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甘做致力于提携后学的“铺路石”和领路人,言传身教、慧眼识才,为我国科技事业繁荣发展筑就了坚实的道路。

三、科学家精神的椭圆智慧

1609年,一位名叫约翰内斯·开普勒的德国数学家,发现了行星距太阳的距离和行星的轨道周期之间,存在一种简单关系:每一个行星都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这个关系成为了未来举世闻名的“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基础。

《诫子书》中有言“非宁静无以致远”。“崇善致美,笃行致远”是科学家精神的崇高境界。我们把“个人”和“社会”当做两个焦点,把“崇善”作为中心,发现科学家精神的丰富内涵也完美诠释了“椭圆定律”:新时代的科学家,以“崇善”为准绳,始终坚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知行合一,矢志不渝,用科学家精神点亮民族复兴中国梦,照亮人间。椭圆,是智慧、是哲学、是艺术、是道法,是一种过渡状态,体现了中国的中庸之道。在科学家精神的六边形中,两个等半径圆的相切点,就是正六边形的中心,就是善。心善就是幸福。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心灵善、来自与环境的和谐。这个环境就是社会、就是国家、就是人民。科学家精神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坚持学者做社会的良心,始终为人民谋幸福,始终维护国家安全。

一是以人民利益为中心。

延安时期,毛泽东指出“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心无百姓莫为官”。长期以来,从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到陈景润、黄大年、南仁东等一大批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凭借精湛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野,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科学家精神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视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视人民利益为价值目标,视人民利益为最根本的价值标准,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就一定能汇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磅礴力量,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光荣业绩。

二是以人民立场为边界。

维护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崇高历史使命,并使其成为一切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价值基础与行动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国的科学研究始终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相关,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未来相连,一切科技成果只有两个用途,要么服务人民,要么保护人民,别无他途。

三是以人民愿望为使命。

人民群众最大愿望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学研究的最终归宿,便是服务人类,尽最大程度实现人民的愿望。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科技工作者作为时代中坚、社会之光,要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知识分子当以报效祖国和人民为抱负”的殷殷嘱托,坚守科学家精神,不畏任重,不惧时艰,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科技强国伟业,洞察变革于端倪,补短板、增长板,摆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打造未来竞争新优势,拓展全球视野,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在奋斗中成就创新梦想、实现人生价值。

四、以科学家精神引领社会风尚

科学家精神由科学精神和高尚道德组成,是社会空气的净化剂和消毒剂,是人格人品的标杆和标志。然而,近年来,部分学者的价值观出现了一些急功近利的偏差和倾向,学术不端的事件陆续曝光,论文剽窃、抄袭事件更是令人震惊。在此背景下,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科研作风和学风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科研工作者应向严谨治学、笃实力行的前辈先贤看齐,推崇学术民主、学术伦理和学术道德,反对浮夸浮躁、投机取巧和门户藩篱,以向善为科学的行径导向和终极旨归,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

一是不忘初心,要有学术真心。

科研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重要方式。学者的初心就是探索真理,真心献身科学事业。只有保持对科研的纯真热爱,才会达到至高境界。

二是担当使命,要有攻坚决心。

学者的使命就是破解自然和社会中的科学难题,为人民贡献知识和智慧,需要决心和苦心,成果都是苦出来的、熬出来的。要有十年寒窗寂寞冷的历练,要有甘于清苦清贫的定力,要有爱国爱人民的境界,要有百折不回的勇气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是查找差距,要有道德良心。

真正的学者是社会的良心。不能仅从个人爱好和兴趣出发选题,更不能为沽名钓誉做科研,要从社会主要矛盾出发选题。要敢于讲真话、讲实话,坚决克服假话、空话。

四是狠抓落实,要有超常恒心。

必须用严实作风,超常恒心,根除弊端,净化学术生态,切实解决学风、文风、会风问题。不能因私利而夹私货,因虚名而搞虚假,要视声誉为生命、视名节为气节,始终保持一身清誉正气。

新时代需要新精神。只要科学家精神成为社会的主流,成为人间的明灯,世界就充满希望、充满温暖。我相信,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有助于社会风气的清新,有助于公民道德的建设,有助于科技强国战略的推进,有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助于大千世界的和平繁荣。

(院党委书记李后强教授于2020年11月4日在“首届科学家精神论坛”上的讲话)


责任编辑:罗霞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