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省委改革办发布2023年度四川改革典型案例评选结果,共有45个案例上榜。其中,雅安市宝兴县首创“碳汇修复”司法模式入选。
此前,雅安市宝兴县法院在审理的一起盗伐林木案中,6名被告人自愿认购24000千克的“碳汇”用于盗伐林木行为的替代性生态修复。“碳汇”修复是指通过“碳汇”交易弥补生态资源从受到损害到完成修复期间的修复空白。
“碳汇修复”司法模式入选四川改革典型案例的背后,是四川法院护航绿色发展的探索。2023年,四川各级法院围绕省委决策部署,深耕服务大局优质化,稳妥办理涉企案件56.38万件,全力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服务重大决策
做实能动司法“文章”
“被告能否听到我说话?画面是否清楚?”“能听到,很清楚,法官。”前段时间,一场跨越成渝两地的劳动报酬纠纷案通过网络在成都高新法院、重庆九龙坡法院审判庭内同步举行。
诉讼的被告是成都一家保安服务公司,原告是该公司在重庆工作的15名员工。按照两地法院的协议,原告在重庆起诉后,被告可就近在成都高新法院进行网上证据交换、在线庭审。
如今,像这样川渝两地法院协同的场景并非个例。“全省各级法院都围绕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决策部署,蹄疾步稳地开展司法协作。”四川高院相关负责人说。
过去一年,四川各级法院努力做到“发展有所需、法院必有为”,加快推进天府中央法务区提功能、升业态;出台23条举措服务保障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实施……
提振市场信心
护航各类企业平稳发展
“真没想到企业还能活过来,我的饭碗还能保住,这太不容易了。”近日,四川乐山鑫河电力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员工王某拿到新年的第一笔工资。
为啥不容易?因为从负债达30.8亿元到收入12亿元,四川乐山鑫河电力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等关联企业和四川乐山川辉炉料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鑫河、川辉等12家关联公司)在一年时间内成功实现破产重组。鑫河、川辉等12家关联公司的重组,稳住了西南工业硅产业支柱,保住了700余名职工“饭碗”。鑫河、川辉等公司能够成功涅槃,是乐山两级法院联动协同稳步推进的完美典范。乐山两级法院积极引入预重整程序,及时组织召开听证会,提高企业重整效率。
据四川高院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以来,四川法院牢牢树立“一个案件就是一个营商环境”新理念,扎实开展“破产案件审判攻坚年”行动,共盘活资产190亿元,充分释放市场动能。不仅如此,全省法院还顺应现代化产业发展,聚焦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为航空航天、动力电池等产业量身定制自贡航空、遂宁锂电等特色法庭,助力打造世界级“地标”产业。
筑牢生态屏障
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被告二人的挖砂行为对水域生态环境造成损害,但当时挖砂的坑洞因河流自我修复而消失,所以法院判决被告在岸边种树来实现对水生态环境的整体修复。”去年,成都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审理的一起生态破坏责任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受到业界广泛关注。
被告被判决河边种树,只是四川法院贯彻恢复性司法理念、保障美丽四川建设的缩影。去年,全省法院在司法实践中牢牢把握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充分体现在司法裁判中。2023年以来,全省法院共受理环境资源刑事案件1299件,审结1242件;受理环境资源民事案件3981件,审结3749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