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推荐

初心在方寸,咫尺见匠心

来源:宜宾市司法局 作者:李玲 发布时间:2022-04-18 14:19:35

“以法为绳明规矩,为民解忧显担当”,这是宜宾市司法局践行“便民利民”服务宗旨,勇挑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重担的一个缩影,也是着力推进落实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后半篇文章”,切实解决群众在行政争议领域“急难愁盼”问题的生动体现。

今年以来,宜宾市司法局厚植为民情怀,紧紧围绕复议为民这一中心,落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等专项行动,着力把复议体制改革成效转化为为民服务实效,“抒民困、解民忧”让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实惠。

(2021)最高法行再120《行政判决书》案件当事人送来感谢锦旗.jpg

人文关怀,传递司法温情

在行政复议作为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的同时,宜宾市司法局更加注重将实质性化解争议这一核心摆在更突出地位,更着眼于申请人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护,争议涉及实质问题能否得到解决,将调解理念贯彻复议办案全程,推动更多复议案件向矛盾化解和疏导集中,努力将行政争议解决在早、化解在小。

“原来多次找相关部门反映情况都没有得到明确答复,今天复议解答让我们心里有底了”“今天参加调解我们真正感受到复议真是为我们老百姓着想,让我们依法维权,少走弯路,为我们的行政复议点赞”。这是在办理陈某某不服某区政府征地拆迁提起行政复议案件成功化解后复议申请人在现场发出的赞叹。

2022年1月,陈某某不服区政府征地拆迁向市政府提起行政复议申请,经了解,申请人认为行政机关存在“赔付金额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曾在不同单位多次碰壁,存在不满情绪。

案件受理后,行政复议人员通过对案件事实、争议焦点、处理成本及可能的结果等进行逐一分析,做好厘清事实,阐明事理等前期准备工作后,随即通知双方当事人做调解工作。

调解期间,行政复议人员耐心倾听了陈某某的心声,对其提出的疑问,按照相关文件每一条每一款,给予一一认真解答,同时进行说理式普法,告知其应该如何守法、用法。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沟通交谈,该申请人最终被复议工作人员的释法析理所折服,被行政复议人员的敬业和真诚所感动,认可了征地部门的赔付金额,最终自愿撤回了行政复议申请。

该案件的成功化解,践行了复议为民的工作理念,最大化为民排忧解难,为宜宾法治政府建设贡献了司法行政力量。

(2021)最高法行再120《行政判决书》案件与当时人座谈.jpg

提升内涵,坚定法治信仰

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矛盾纠纷激烈,引发行政争议大量出现,成为行政复议工作中的一大难题。

三楼会议室里,行政复议人员围坐在一起,正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案件办理过程中的难点疑点,从统一办案尺度、延伸监督职能、化解行政争议和多渠道提升治理水平等多维度角度探讨、分析。

作为一个有趣、前卫、包容的舞台,这里的主题没有界限、思维没有定式,每一个人都可以“享”你所想,“说”你欲言。

每个月定期的“案例研讨会”深受大家欢迎,大家可以在会上分享自己的办案心得、观点、最新的法律知识,充分展示了行政复议机构工作人员的思辩、理性与活力,成为不可分割的部分。

对于大家而言,“周例会”无疑是另一个新舞台。它以“分享经验智慧、解决办案难题、提升能力素养”为宗旨,以开放性为要素,通过加强政治理论、工作经验的学习交流,让干警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增长才干,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身潜能。

方克勇案开展调查核实.jpg

潜心办案,彰显责任担当

坚持“开门办案”“俯下身子”倾听群众诉求,这是宜宾市司法局办理行政复议案件的反复实践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

“潜心办案日拱一卒”,一个个典型案例见证着宜宾市司法局行政复议人员兢兢业业、勤奋工作的一点一滴。

2021年11月,黄某向市人民政府提起工伤认定行政复议申请,因涉案关乎民生领域、且案情较为复杂,宜宾市司法局及时配齐办案力量,全面核查了解涉案相关情况。

“在办理案件过程中,推行公开办案,充分保障事关群众自身重大权益‘个案’办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这种方式的推行,切实消除群众对行政机关“官官相护”的忧虑,让群众在每一个复议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提升争议化解满意度。”行政复议科分管领导感慨万千地说。 

案件办理中,行政复议人员深入涉案现场进行走访、细心开展案件调查,在依法查明案件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从专业、现实等角度,及时梳理争议焦点,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引导;同时,围绕申请人的诉求,面对面耐心细致对申请人分析案情、释法明理,使申请人对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有了正确认识,最终撤回复议申请,避免案了事不了的发生。

行政争议案件,在行政复议过程中以调解的形式圆满化解,既维护了法律的严肃性,又彰显了复议为民的宗旨,消除了申请人的顾虑,减少了申请人的诉累,化解工作得到了申请人的高度评价和一致称赞。

站在新的征程上,宜宾市司法局将继续秉承“忠诚 为民 尚法 担当”,一如既往创新实践,不断开工作新局面,为奋力书写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新篇章提供浓墨重彩的法治印记!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