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司法公正暖民心

——宜宾法院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
来源:宜宾市中级人民法院 作者:李玲 发布时间:2021-05-21 11:41:11

自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启动以来,宜宾两级法院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厚植为民情怀,迅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从群众最关切的问题抓起,从群众最烦心的问题改起,抓实和拓宽各项便民利民举措,努力让广大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

翠屏区法院:深挖载体 构筑连心桥

翠屏区法院不断完善便民利民举措,建立法官联系镇、街道制度,设立“党建+审务”诉源治理工作站、党员法官工作室,组织干警走进机关、学校、企业、乡镇街道村社等开展“百名法官进百企”“百名法官进百校”“坐堂问案+送法下乡”等活动,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诉讼指导、“订单式”服务等司法服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同时,积极开展司法救助服务,将涉民生案件、诉讼费缓减免等纳入司法救助范围,重点对生活困难、急需就医的当事人、申请执行人和贫困户、残疾人、困难信访人等特殊群体实施救助,传递司法温暖,体现人文关怀。

据了解,截至目前,该院受理各类案件6748件、审结4820件、同比上升8.63%、10.96%;法官人均结案81.69件,平均审理天数18.51天,同比上升8.07件案件、同比减少审理天数16.22天;组织开展巡回审判5件次,诉前调解、司法确认各类纠纷920件;办理减免缓诉讼费、执行费55000余元、向10名困难当事人发放司法救助金63848元;开展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51场次,开展“一镇街一法官一月两次集中服务”50余次,为群众解决难题50件余次。

叙州区法院:“法治教育”泽入校园

宜宾市叙州区法院坚持高位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尊法、知法、守法、护法。建立“法治副校长”对口联系机制。选派5名员额法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并对口开展法律答疑、法治宣传、法治帮扶等活动。选派18名优秀员额法官和干警组成6个小分队,定期开展“巡回审判”“法治进校园”等活动。设立“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基地设于南岸人民法庭,具备学校集中、交通便利等优势,通过定期邀请高、初、小学生开展参观交流、模拟法庭、以案说法、法治竞赛“四互动”,提高未成年学生对学法、懂法、用法的兴趣和意识。打造“叙法之声”普法阵地。依托本院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天平阳光等,发布“典型案例”“法律小课堂”等法治宣传信息10余期,除此之外还积极开展“送法进校园”“三个一”活动,即讲好一个法治故事,上好一堂法治课,收获一段法治感悟。

据悉,近年来叙州区法院积极主动开展“向留守儿童捐赠书”、进校园讲授“成年礼”普法教育课,赠送 “法治礼包”、“法治成年徽章”和法治成年卡片、举办“法院开放日”等法治活动120余次。

南溪区法院:打造司法服务新模式

南溪区法院积极践行司法为民、便民宗旨,通过“线上+线下”并行方式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多类别、个性化便捷高效、智慧精准、务实多样的一站式司法服务。建立诉前判后诉讼服务“一条龙”。设立“法庭义工”志愿服务点,创新“庭后五分钟”普法小课堂,对涉民生案件、弱势群体案件等,现场释法说理,助力服判息诉率提升。设立互联互通司法公开“新平台”。构建“五网三微一端”司法公开网络,及时全面地向群众公开审判执行信息和工作动态。今年以来,公开审判流程信息1378条、公开裁判文书1679篇,直播案件庭审283件。设立线上线下法治宣传“双同步”。深入开展巡回审判、法治下乡、《民法典》宣讲等线下普法宣传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汲取法律知识 。

今年以来,南溪区法院受理各类案件1310件,其中网上立案14件、微信立案861件、跨域立案18件,委托调解案件516件,司法确认61件,通过云上法庭智能终端、QQ、微信调解40余件;开展普法宣传和巡回审判14次,开展送法上门活动6次,开展“庭后五分钟”普法宣传3次,开展判后答疑10余次。

法“润”景区   司法服务不打烊

为确保队伍教育整顿见行见效,切实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在五一假期,长宁县、兴文县法院分别组织干警来到旅游景区,为前来参观的游客们提供咨询服务、开展普法宣传工作。温馨便民卡,彰显司法温度。长宁县法院、兴文县法院分别在景区内采用设立咨询点、巡回审理等方式,将景区旅游巡回法庭工作流程等内容制作成宣传资料,发放给广大游客,让广大游客充分了解景区旅游巡回法庭的工作职能和诉讼流程,引导游客正确诉讼、理性维权。现场解疑惑,提供周到服务。两法院的干警热情认真地为游客解答提出的各类法律咨询,讲解文明旅游、旅游法律法规、投诉维权、纠纷解决等相关知识,帮助游客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引导游客增强安全文明旅游意识,提高游客自身依法维权的能力。

近年来,长宁县、兴文县法院以旅游巡回法庭形式,在旅游旺季组织干警景区开展送法进景区活动共计80余次,巡回审理案件210余件次。

高县法院:加速智能融合 为民司法更宽广

自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开展以来,高县法院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以智慧诉讼服务为抓手,立足转变司法作风、提升诉讼服务,结合工作实际抓实智慧诉讼服务,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自主立案。充分运用四川微法院小程序、四川网上诉讼服务平台网站等方式,实现网上立案、跨域立案自主操作等便民措施,打通了线上一站式诉讼服务。便捷送达。采用多元化的线上送达方式,通过数据查询、电子送达、公告送达等模块,对当事人提供短信、微信、邮箱等多元化送达服务,切实缓解送达难题,较好的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多元化诉讼需求。智能服务。依托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充分发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智能保全系统,运用“多元调解”等方式、开展在线调解、掌上法庭,线下调解,QQ调解等方式,面对面化解纠纷。 

据了解,今年以来高县法院群通过网上立案369件,占一审民事诉讼案件收案数的41.5%,微法院网上立案率达100%;当事人网上交费占应交费案件的49.82%;依托大数据线上调解案件12件,在线司法确认27件;通过线上申请提交非诉保全申请10件,在线办理非诉保全10件;在线调解案件540件。

珙县法院:“一村一站”  服务到家门

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珙县人民法院秉承“服务下沉 共治善治”的主动司法理念,努力探索“枫桥经验”路径、立足基层群众司法需求、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工作,以开展矛盾纠纷化解专项行动为契机,依托“一村一诉服站”,把司法为民便民更加延伸到老百姓的家门口,形成品牌特色。据了解,近年来珙县法院立足实际,结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中探索出“一村一诉服站”便民服务机制,即将基层治理阵地设立在每一个村(居)社区,以共建“诉讼服务联络点”的方式,建立基层调解组织与法院共治基层矛盾纠纷的无缝衔接。截止目前,珙县法院已经建立175个诉讼服务点,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清新亲民的司法作风扑面而来。

(李玲)

   


责任编辑:唐方琼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