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泸县百和镇:“非遗文化”与普法的“双向奔赴”

来源:泸县司法局 作者:闫淑明 发布时间:2025-01-07 11:19:12

2025年1月2日,泸县百和镇迎来了一场莲枪舞文化与法治的融合表演,巧妙地将莲枪舞非遗文化资源与普法教育相结合,创新推出了“舞•法”普法宣传模式。这一模式不仅让法治宣传更加贴近群众生活,也使得传统非遗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1736220219300.jpg

“防毒品、有妙招,一不好奇、二不尝试.......”活动现场,百和学校的学生们通过莲枪口号与禁毒词相结合的方式,向大家宣传了禁毒知识,朗朗上口的宣传词更是耕植人心。据悉,百和莲枪舞起源于宋朝时期,最初是由乞丐们为了乞讨而创造的一种简易表演形式,他们将打狗棒两端挂上铜钱,摇晃发出声音,配合简单的唱腔,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莲枪舞。经过历代传人的改编整理,百和莲枪舞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在群众中广泛推广。它蕴含着当地人的精、气、神,通过变换的脚步和歌唱,展现出川南民间的独特魅力。这种舞蹈在当地节令时是必演节目,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据统计,2024年以来百和镇人民政府结合民法典、防诈骗、禁毒及妇女儿童维权保护主题等,组织当地老百姓、学生到市、县、乡镇开展枪舞法治宣传6次,受众群体达5200余人次,抑扬顿挫的宣传词搭配热烈欢腾的舞蹈,让老百姓一听就能记住并情不自禁手舞足蹈,让法治宣传效果充分体现于群众的肢体和日常言语。群众们纷纷表示,“这种普法方式新颖而富有教育意义,通过莲枪舞来学习法律知识,既提高了大家的法律意识,又让我们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1736220239106.jpg

泸县百和镇的“舞•法”普法模式,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它不仅让法治宣传更加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展示平台。下一步,百和镇将持续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将非遗项目与普法教育相结合,打造出“非遗+普法”的常态化法治宣传模式,为川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