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的健康一半是身体健康,一半是心理健康。那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
在当今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顺应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然,存在心理问题的群体有很多,而我更注重谈到的是针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从我自身而言,我从前也是留守儿童的一员,对留守儿童心理处境深有感触,现如今步入大学,恰逢时机,希望通过这次征文活动,能够展示给大家一些留守儿童的发展历程以及心理健康问题。
少年儿童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随着社会发展产生的一个新型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现处我国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高速阶段,国家脱贫攻坚决胜阶段,虽取得种种优异成绩,但依旧存在很多的留守儿童,这些都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他们相比于非留守儿童而言,他们也更需要大家的关心。
什么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指的是农村中父母一方或者双方外出打工、工作超过半年,由父母一方或者其他亲戚、祖辈、同辈监护的未成年人。近几年,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多数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融入,开始在城市中打工赚钱。但是,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经济、生活条件等的限制,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不能把子女带在身边,只能将其留在农村,托长辈或者同辈人照应孩子。据有关调查,我国目前留守儿童数量已经超过2000万,而且这个数量在相对长的时间内不会减少,甚至会进一步扩大。数量不断扩大的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在此条件下,逐步形成了“单亲教育”、“寄养教育“或者”隔代教育“的偏差。当然,农村留守儿童在性格形成、人际交往、价值观以及情绪认知等方面也都存在一些问题和状况。
结合自身情况,我总结出如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表现及成因:
第一,性格缺陷。现如今,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在性格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具体表现为自卑与内向。在农村,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由他们的爷爷、奶奶或者其它亲戚代为抚养,所以,他们比较缺少父爱或者母爱,由于对孩子亏欠,父母对孩子疼爱过度而造成溺爱,他们也通常会为孩子将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事实上,这样孩子的自主性就被剥夺了,而且,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大大降低了,长此以往下去,就使得孩子的性格特点趋向胆小、内向。另外,他们一般都有攀比心理,且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往往缺少安全感,和非留有儿童相比,这些孩子更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
第二,留守儿童的情绪与认知障碍。孩子和家长之间良好的沟通会有助于学生社会行为的发展,特别是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而农村留守儿童多是缺少亲子沟通的机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很少,由于缺少必要的沟通以及父母关爱,很多留守儿童都会出现心理障碍。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往往会影响他们正常的生活学习。据有关调查显示,不少留守儿童有焦虑倾向,有的留守儿童有被遗弃的感觉,有的留守儿童称父母不在身边的日子是一段痛苦的经历,有些留守儿童往往不知道该和谁诉说困难和困惑。
第三,留守儿童人际交往障碍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通常情况下,大多数留守儿童都对学习的组织的集体活动都不是非常感兴趣。因此也不愿意和同学一同参加各项活动,明显表现出不合群的现象。有人际交往障碍的孩子不喜欢和他人接触,比较喜欢独来独往,而且他们的性格有些孤僻, 长此以往产生了交往障碍,严重的可能会有自闭的倾向。
第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缺乏整合。相对城镇而言,农村中小学条件较差,教育资源十分有限,教育经费不足、学校占地面积较小,且学生普遍住校,宿舍相对简陋。因此教育资源难以满足学生寄宿求学的需求,教师们与家长沟通的机会也较少。家庭教育的缺失、社会上不良风气的不断侵袭,以及大量充斥着的各媒体的不良的诱性信息,最终导致“留守儿童”的教育缺乏足够的良性影响,出现了教育低效、甚至焦虑的现象。这对于那些需要得到关爱、帮助、引导的留守儿童来说,无疑来说是极为不利和极不公平的。这些因素间接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学习厌恶、网络成瘾、攻击性强、孤独感、无助感、无价值感、自我压抑、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
近年来,党和政府一直以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强调,要“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新时代,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何去何从?如何有效解决万千留守儿童生理及心理健康是未来发展的问题。
总之,“留守儿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特点,对其生活、学习和发展也有重要影响。“留守儿童”都处于身心变化较快、充满活力和朝气、富于好奇和想象、情感丰富而又脆弱的重要时期,其依赖性和独立性、行动性和理智性,极易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成长历程迫切需要得到关爱、理解、尊重、引领和帮助,需要情感的寄托和依赖。他们需要的安全保障,需要得到及时的肯定和鼓励,需要得到家长们、老师们和学校的认同,需要得到展示才华的舞台,走向社会,造福社会,回馈国家。(向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