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朵小花,都应该得到悉心的呵护,安然地绽放;每一只雏鹰,都应该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自由地飞翔;每一星星,都应该有自己的光芒,静静地闪耀;所有的孩子,也应该都是一张白纸,只等着去画上绚丽的色彩,去快乐地成长。
然而,不是每朵花都沐浴在阳光下,不是所有的雏鹰都能有一片蓝天,不是所有的星星都有月亮相伴,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获得快乐的童年。
在中国,有这么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他们在本应该快乐、幸福的年纪,却渴望亲情、陪伴、理解……长期的孤独一次又一次地抹灭着他们幼小的心。
他们就是——中国农村留守儿童。
据民政部调查,2018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共计697万余人。截至2021年,仍有大批的留守儿童。
谈及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永远是一个让人心痛的话题。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当属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他们缺少父母的陪伴,缺少倾诉的对象,甚至在遭遇困难时也只能一个人默默地承受。
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部分是由于经济发展地区不平衡。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我国流动人口3.76亿,较上一年增加1.4亿。尤其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人们为了谋求更高的经济来源,纷纷离开故土,去往外地。劳动力人口的大量流出,导致了较高的农村留守儿童发生率。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在经济和陪伴之间,父母通常选择了前者。从小缺少父母的陪伴,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其引发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对年幼的孩子来讲,是一生都难以治愈的伤痛。
首先,农村留守儿童一般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居住。而我国农村老人的知识等素质普遍较低,不能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且就中国传统来说,老人对孩子都存在一定的溺爱的心理。随着当今社会智能手机的普及,许多老人为了让孩子“听话”而纵容儿童使用手机,或者不规律使用手机。面对纷扰的网络世界,对于尚未建立完整人生观、价值观的儿童来说,危害巨大。在其它生活情况中,老年人出于对孩子的爱,往往选择了迁就。这种过度的溺爱只会扭曲孩子对人生价值、事物价值的判断,不利于儿童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在长期缺少父母陪伴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儿童缺乏安全感,没有倾诉对象,感到孤独,形成封闭心理。这种心理现象会使儿童害怕、不愿与外界接触,把自我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长此以往,严重者会与外界社会脱轨,甚至造成其他一系列心理问题。例如:自闭症、焦虑症、抑郁症等。尤其是抑郁症,作为当代第一大心理杀手,对社会影响巨大。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截至2020年,青少年抑郁率达到24.6%。这就意味着至少每五个青少年中就有一人患有抑郁倾向。在农村留守儿童中,此类现象更是容易发生。还有一个重要的心理问题便是会形成一定的“自卑感”。这种从小造成的自卑感会让儿童觉得自己比不上同龄人,把自己定位于底端,不敢去追逐远大的目标,缺乏往后奋斗的动力,不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
网络上流传着一句话,“懂事的孩子总是让人心疼”。对于孩子从小成长来说,培养其必要的独立能力是肯定的,但是过早的独立却未必是一件好事。在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由于没有父母的帮助和陪伴,他们不得不小小年纪便挑起家中的“顶梁柱”。这种“跨越年龄式”的独立,会让孩子缺少本该属于自己年龄段的东西,太过于去注重生活中的得失。与同龄人之间的交流也会造成影响,形成一定的社交障碍。
再者,因留守而造成的亲情疏远,更是棘手的一大难题。因缺少长期有效的沟通,父母不理解孩子,孩子也不理解父母。在对儿童的教育上,往往让父母束手无策。尤其是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孩子本身具有逆反心理,若是不加以正确的引导,终会酿成大祸。在有关的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中,居然有10%的孩子认为父母离世。而这种听起来极其荒诞的事,却是真实的发生在留守儿童的身上。
如果孩子是一朵花,那么就应该在最好的时光去绽放,而不是过早的凋零、枯萎。
面对农村留守儿童,我们应该采取尽多的可能,去帮助、治愈他们幼小的心。让他们也能向其他孩子一样,成长在同一蓝天之下,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现如今,国家就中国现存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已出台了一方案。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把这些方案最大的落实化。
就法律而言,应不断完善关于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法律法规,以用于面对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下,出现的一些新型儿童问题解决方案。切实加强对儿童利益的保护力度。对侵犯儿童利益的违法行为及其它侵权行为加大惩罚力度。从法律上为儿童利益的保护提供根本依据,为儿童披上最有力的“防护衣”。
从教育的角度,应该严格保证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在家庭教育方面,要提高父母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度,切莫因追求经济而忽视了孩子的成长。政府可鼓励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当地就业,对困难家庭提供更多的经济补贴。多对农村留守儿童父母进行教育宣传,提高他们对孩子教育方法的改进。
在学校教育层面,学校可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调查,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和学习情况。开设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注重心理课程。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展开心理教育来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对于社会教育,首先是建立完善的社区制度。通过村、居民委员会对现存农村留守儿童展开家庭调查,掌握第一信息。建立社区家庭帮扶、心理辅导中心,拓展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解决途径。鼓励更多的社会组织和慈善机构更加注重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动用社会群体力量,让农村留守儿童感受到世界的温暖。
没有一片沃土不需要雨水的浇灌;没有一片大海不需要河流的汇入;没有一棵小苗不需要温暖的阳光;没有一个孩子不需要美好的童年!
去绽放一朵花吧!
让它开出本来的美丽!
去绽放一朵花吧!
让它散发本该迷人的芳香!
解开心灵的枷锁,推开心灵的窗户。窗外,一定是最美的风景。
让所有的农村留守儿童,也能露出最灿烂的笑颜!(王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