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知识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智能时代已经来临,在生产阶段真正占据了领导地位的,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物质资本也并非劳动力,而是知识。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教育被看做是提高全民素质与发展的主要方法也是是打破层级的唯一通道,同样负担着个人身心成长、树立正确三观的重任。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传统的基础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飞速发展的基本需求,而为了培养高精尖人才的高等教育在此时凸显了他的重要地位。潘懋元2000时指出高等教育同国民经济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的不匹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人民生活的质量和社会福利高等教育所承担的使命,并不仅仅只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而是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较强专业知识较高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从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国家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可持续性发展基础,为提高综合国力以及国际竞争力形成有力的后盾。
中国自2000年开始实行基础教育课改计划,而后在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教师团队建设与改革提出重要意见与指导,总书记表示要彻底提高教师团队教育素质与能力,并且要不断落实与深化教育体制的全面改革。为了更好的提高教育质量中国自小学至各大高校全面开始对教师团队能力的全面提升与素质整改,但与此同时对教师所带来的压力也是与日俱增。
但高校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他们比普通教师具有更多的工作压力。对于处于高等教育一线的教师来说,其职业跨度较长,具有较强的持续性,因此其工作的成效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积累,同时工作压力也会长期存在。单纯的将工作压力定义为负面情绪并不严谨,教师产生工作压力在一定程度内是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工作积极性与个人成长速度,仅是在压力值超出个体承受范围后才会对教师的身心产生不良影响,
2005年的一项研究中通过对唐山市326名中学和大学教师的心理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大中小学教师的心理状况相较于非教师职业人群而言较差。而又一项的研究结果显示高校教师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超过40%的高校教师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随机调查的教师中因高水平的工作压力,总体身心健康不佳。七成以上的教师长期过劳而导致身心交瘁,无法再承受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约六成教师患上了躯体疾病或心理问题。过高过重的教师职业压力会从生理,心理,行为三个层次对教师的心理情绪产生较为严重的消极影响。
美国的学者Beehr总结了以往的工作压力有关研究后得出不良的工作压力产生以下三个方面的消极个人后果:心理健康症状、生理健康状况和行为症状。生理反应主要是指在高度工作压力下所产生的身体上的不适,主要表现为新陈代谢紊乱,心率与呼吸频率增加、疲劳、血压升高、头痛、缺乏食欲等症状心理反应包括认知和情绪反应,如注意力不集中、短期和长期记忆力减退、错觉增加、思维混乱等行为反应主要体现在一般意义上的非正常行为,包括指向外部环境的过激行为如攻击、破坏等和指向自身的不当行为如过量饮食、过度吸烟等物质滥用行为,以及一些工作中的行为表现,主要体现为请假、缺席、离职和事故等。这样严重的受压表现不仅对教师自身带来危害,还为学生的人身健康带来危害。所以说明心理不健康的教师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健康水平低下,甚至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学生。另一方面有助于改善和提高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指导教师有效地应对课改中的心理应激,增强其心理健康水平。
根据以上问题提出两方面建议。具体如下:
加强高校对教师的关注度
学校作为教师长时间工作的场所,为了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与保护教师的身心健康应承担一定责任与提供一些必要条件。现中国各高校组建心理教研室教授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应为教师提供一定相关服务,例如举办心理培训课程再让更多教师了解关于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的同时也能拥有一定处理心理问题相关的手段与措施。从自我发展着手建立合理的理念与目标进而更良好的提高心理健康。另外在开设相关课程前可对高校教师进行心理普查,针对心理问题严重的教师进行一对一的约谈,这样能更准确的了解高校教师的心理情况,也能更高效的减轻高校教师负面情绪与身心问题。
在提高教师心理韧性与普及心理健康相关知识与技术的同时学校也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工作,从而降低教师的工作压力从两方面着手能更快速的解决目前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营造一个气氛良好的工作环境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教师之间的人际交往。
提高高校教师对心理健康的重视
根据本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健康问题不一定只表现在认知与情绪方面,心理健康问题也可以导致躯体化的出现,例如身体疼痛、呼吸困难、软弱无力等。所以从教师个人方面提高对心理健康的重视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教师应对自我能力有相应的认知,做好个人生涯规划,了解个人的优势劣势与教学风格,从而根据课改需求进行整改,不要对自身施加太多压力。另外根据研究发现更多的教师感觉到工作压力是源于工作负荷量大,所以尽量保持自身每日工作时间在8-10小时之间,从而改善工作负荷量来缓解自身心理健康问题。
就目前而言对教师心理健康关注较少,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注,但是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可能作用于学生。并且特定背景的相关心理研究同样较少,所以在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也应该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这样才能构建出健康和谐的文明校园。
(叶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