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原本应该充满祥和欢乐的节日氛围,疫情每时每刻的变化都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面对异常严峻疫情的防控形势,面对医院党支部的号召,面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作为共产党员,更是一名医护工作者的我们明白选择学医可能是偶然,但选择了,就必须用一生的忠诚与热情去对待它!它赋予我们的更多是责任与担当,既然选择了就要用肩扛下!
因为疫情,我们新组建科室,没有其它华丽的辞藻,没有推脱的借口,没有“上有老,下有小”的顾虑,有的只是简单却坚定的----我要去!一支来自不同岗位的13名医护人员的团队成立,我们自称为:彭医“火神山”突击队!取这个名,也是因为我们病区的改造、患者安全转运到病区只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当时只坚信民族之所以强大,就在于总有人在苦难发生时一往无前,总有人把别人看得比自己还重!我们就是要抢时间。国家十天能建个医院,那我们也可以用更少的时间与病毒抗战,保一方家人的平安!
从1月29日接诊第一位隔离观察者,到2月11日新科室的搬迁,再到3月26日最后一位患者的出院。近两个月的时间里给我感触更多不是累,不是辛酸,是感动;被患者对我们的感恩而感动,被科室姐妹面对患者刁钻刻薄的责骂时转身咽下眼泪继续耐心给患者治疗而感动,被科室姐妹穿着尿不湿裹着防护服,昼夜坚守在抑郁患者门前而感动!她们在家里是被父母捧在手心的,被另一半呵护着的!可在这里她们就必须收起自己的柔弱,展开臂膀,做一棵大树让患者依靠,当好守护神,为患者坚守!
记得有一对夫妇因发烧等症状夜间收治我们科室,来的时候百般焦虑,夫妇俩一直发烧,由于丈夫也是一名医务者,对自己的治疗方案与检查情况比较在意。起初对我们治疗水平有着质疑与排斥,我们白天查房进行开解,下班时间微信联系关注。在医生与护理团队的努力下,彼此增加的信任度,拉近了距离。出院后他微信发了感谢信,感谢我们!
原33床患者,是位90后长期透析患者,因发烧等症状收治我们科,来的时候各种抱怨,情绪非常的不稳定,各种哭闹,不停的给家里人打电话,与原血透病区的主管医生联系,以身体虚弱为理由要求离开隔离病区。由于情绪的不稳定怕她夜间出事,科室妹妹不放心,搬来凳子就在她的门口守着。第二天我问科室妹妹,你就这么守了一夜吗?妹妹笑着说:“她说她爬也要爬回去,我不是怕她出事吗?我陪着她。”当时我就被眼前瘦小的身材感动了,联想着厚厚的防护服里面虽然裹着的是瘦小的身材,但装着的是满满的责任感!
原56床、58床是一对母女,小孩不满3岁,一直高烧;母亲也是泪流满面,从踏进病区就是各种指责。指责我们的条件,指责我们的技术,指责我们的检测报告的可信度。作为母亲,担忧自己的孩子发泄不好的情绪,我们理解!我们以目前有限的条件尽最大的努力满足她的需求!我们理解一位母亲昼夜照顾高烧的孩子的辛苦,我们主动与小孩套近乎,陪伴她,让小孩的母亲有休息的时间。从入院时的质疑、责备到彼此信任再到最后发来感谢信!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其中的辛酸。
我们被发泄情绪的患者骂过,被焦急的家属责备过。没关系!我们理解他们被隔离观察的难处,我们悄悄的将眼泪咽回去继续无怨无悔,耐心的为他们治疗,依旧用那颗初心捂热患者的心,我们坚信隔离病房不会隔离爱,有一天患者会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爱,对彭山老乡们的那份坚守!正如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同舟共济,一定能打赢这场全国总动员的“抗疫战争”,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脱我旧时裳,著我战时袍。我们不再是“柔弱”的代名词,我们是儿女、是妻子与丈夫、是母亲与父亲,更是一群硬核的战士。虽然口罩遮住我们的脸,但每一双眼神都是那么坚毅而坚定!愿我们可爱的白衣天使们,健康快乐!
( 彭山区人民医院 江雅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