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马所长的爱民心灯 照亮高山彝区“乡村振兴”之路

来源:雷波县公安局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8-31 19:45:07

蝉鸣了了,夏夜珊珊来迟,夜幕笼罩下一盏盏太阳能路灯照亮巴姑村人民群众回家的路。这条“乡村振兴”路更亮了,彝区腹地群众出行路更方便了,爱民心灯也更暖了——2021年7月起,雷波县巴姑乡巴姑村逐渐告别千年以来乡村道路“入夜即黑”的历史。

微信图片_20230831194415.png

近年来,在中央、省委、州委“三级纪委”帮扶带领下,雷波县各族人民紧密团结,战天斗地,打响了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之战,巴姑村成功摘掉了“绝对贫困”的千年标签,展现了独有的美丽和进步。但辖区人口多,矛盾纠纷频发,治安整治压力居高不下等标签,又使得这里的乡村振兴之路任重道远......

微信图片_20230831194331.png

2021年7月,受组织安排,时任雷波县公安局瓦岗派出所所长的马健华担任巴姑村“第一书记”。山河秀丽心不倦,满腔热血洒山乡;两年来,他以国之大者就是责之重者使命感,为高山彝乡人民群众托起“稳稳的幸福”。

是人民警察,也是“第一书记”

大山腹地出了个基层治理“土秀才”

马健华,彝族,四川盐源人,中共党员,2015年9月参加公安工作,2021年4月,任雷波县公安局瓦岗派出所所长,四级警长。“走”进村寨,“访”进民心,为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社情民意,从源头上解决影响群众安全感和执法服务满意度的问题,上任3个月里,他的足迹遍布辖区一乡一镇、12个行政村、200平方公里,做辖区2.3万群众的贴心人和自家人。

驻村,就是驻心驻情驻责,服务基层。“双方家属聚集现场、剑拔弩张,不盯紧一点就可能发生‘民转刑’案件。”他回忆道,刚到巴姑村不久,一起婚姻纠纷给了他下马威,然而,公安民警出身的他,在“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的枫桥经验中找到了妙招——劝解引导调查原委,上报党委政府,邀请当地德古(威望较高的民间调解员)参与调解,经过两天的调处,终结了这场民间纠纷。

在驻村工作中,他深刻认识到所长和第一书记“双重身份”,肩扛“双重责任”,全力以赴推进移风易俗、乡村禁毒、治安巡防等基层治理工作,苦练“深耕善治”内功。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作为双语干部的他,用流利熟练的乡音土话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党的声音和惠民关怀送到群众心坎上,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巴姑村属纯彝族聚居区,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站在历史征程起点,这里党群一心,正在合力描绘更加美好的时代画卷。驻村两年来,马健华在村子里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逐渐显露,不断在脚踏实地为民办实事,一心一意促振兴的征程上添砖加瓦,成为大山腹地基层治理工作中的“土秀才”,把警徽的光芒镌刻在党和国家的“乡村振兴”奋进史上。

300盏为民心灯

照亮高山彝区“乡村振兴”路

由于在此之前巴姑村境内的入户路锁定在“入夜即黑”的自然生物钟里,安装路灯成了村民们共同的心愿。为此,从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开始,马健华积极与乡党委、县级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资金,为接下来的村民入户路“亮灯工程”做预备工作,还带领村干部制定出详细的施工方案,规划路灯的选点路段与位置,落实路灯安装事宜。

施工现场,有群众把杆子撑起来,也有群众将螺孔对准螺杆,专业师傅还招呼大家如何正确将路灯安装固定,并保证路灯在出现大风或暴雨天气时不被损坏。经过全村群众的齐心发力下,入户路旁屹立起一盏盏太阳能路灯,夜间亮化正在逐步扩大覆盖面。

“这里光照比较充足,太阳能路灯白天可以自动充电,晚上可以亮到后半夜,给我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2022年6月,巴姑村越来越多的群众已经可以在明亮的路灯下,围成一个圈,闲话家常。

“驻村两年来,先后带领村民和工人安装了300盏太阳能路灯。”据马健华介绍,目前巴姑村各村通道路和入户路太阳能路灯安装工作已接近尾声。

一盏盏被点亮的太阳能路灯代表的是马所长对群众平安出行的牵挂,体现的是人民公安对人民群众的为民初心,服务群众,情系百姓,路灯亮了,群众的心更暖了。巴姑村支部书记甲布十几铭记党的恩情:“这是党和政府给巴姑村人民群众带来的光,照亮了我们的平安出行路。”如今,巴姑村“第一书记”马健华与人民群众正在敞亮的“幸福路”上奋力谱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曲。

牢记嘱托,撸起袖子带着村民加油干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告别公路上的尘土飞扬,排污管解决了污水处理问题,雨天的入户路不再是泥泞......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我们这里气候干燥,公路硬化后,以前泥灰尘的公路彻底变样了。”见证眼前出行道路日益改善、居住环境的优美宜人,巴姑村支部书记甲布十几说。2022年7月起,巴姑村各村通公路硬化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景象。填充路面沟壑、平整路基、压实路面......通村公路硬化施工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工人们撸袖实干,一派热火朝天。在驻村“第一书记”马健华和乡镇工作人员的管理下,公路硬化逐条竣工,入户硬化路直通群众家门口,排污管把群众的生活污水引到污水井里。

“眼前都是毛路,没有硬化。针对情况,我们对上积极协调,对下畅通民意,多措并举让村组道路硬化工程顺利实施,连接起了村民家门口的最后一米路。”马健华介绍,目前,巴姑村已经完成硬化路4.5公里,入户路硬化3公里,排污管1.5公里,一条条看得见、摸得着、能切身体会的民生工程融入寻常百姓生活中。

品质好、价格高,发展青花椒“特色产业”是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地处大山腹地的巴姑村,除了种植和养殖两大产业之外,每年盛产的青花椒也为群众增收贡献巨大。因地制宜,通过调研论证、征求群众意愿、初期踏勘、设计预审......经过多个环节考证和县委政府的鼎力支持,2023年1月,巴姑村青花椒产业园区建设项目正式开工。

“这一仗,来个靠山吃山,打造巴姑的‘金山银山’。通过打造青花椒产业园区,实现产业带动乡村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望着眼前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的青花椒产业园区,马健华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一定能够实现花椒飘香、民生富强。

马健华,是巴姑乡巴姑村的“第一书记”,也是雷波县公安局的一名人民警察,像他这样“肩挑双责”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的民警,在雷波县公安局还有11名。他们是警队的微光,是平安雷波的护航者,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守望者。


责任编辑:杨东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