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是最长情的告白
他们是监狱人民警察的孩子,
长大后,他们也穿上了这身藏蓝。
生于此,长于此,
这片土地滋养着他们;
奋斗于此,充盈于此,
前方的身影指引着他们。
从青葱少年到鬓生华发,
转身回望,原来,选择、坚守,
不知不觉,已是一生。
坚守,是最长情的告白
在训练中迎来生日的梁潇文(前排右二)
穿上警服不容易,
穿好警服更不容易
8月12日是国际青年节,也是嘉州监狱新民警梁潇文28岁的生日。正在雷马屏监狱参加岗前集中培训的他,和其他8月生日的新民警一起,度过了意义非凡的一天。
梁潇文参加岗前集中培训
因父母在外地工作,梁潇文的童年,是“散养”在五马山上,由爷爷奶奶带大的。受同为监狱民警的爷爷和二伯影响,梁潇文从小便对警察有特殊的情结,盼望着长大也能穿上警服,有一番作为。
尽管藏蓝的制服早已不陌生,但在“新手村”的全方位训练还是让他对这份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监狱民警的使命,是作为灵魂摆渡者引导迷失方向的人找到归路,责任重大,一点马虎不得。“每改造好一名罪犯,就能挽救一个家庭、和谐一片社区、稳定一方百姓。”
梁潇文和妈妈在五马山上
“工作之前对监狱民警的想象,都来自于长辈的描述。真正成为监狱民警才明白,穿上警服不容易,穿好警服更不容易。”作为家中第三代监狱民警,梁潇文很庆幸在遇到棘手的难题时,不止有来自同事的指点,爷爷和二伯也会传授经验给他。这些前辈留下的足印,帮助他在前行的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稳。
从崇拜监狱民警,到成为监狱民警,28岁的梁潇文说,即使不算延迟退休,他也要陪伴这身藏蓝,守卫这方平安32年:“每当看着五星红旗升起,每次面对着警旗宣誓,我能感觉胸腔处快速跳动所迸发出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这是其他职业无法比拟的。”
坚守,是最长情的告白
远方传来风笛,
“向善”是最好的消息
“年轻的时候,谁没想过出去闯呢?但最后,还是舍不得这身警服。”说这话的是六监区教导员,从警19年的田欣。
田欣对罪犯个别谈话
外公外婆是峨眉监狱民警,父母是乐山监狱民警,“从警”于田欣而言,是顺理成章、众望所归的事。但他坦言,父辈作为监狱民警的辛苦与付出,让他在就业时曾犹豫过,要不要换一份常规的、轻松的工作?但想起外公的自豪、父母的期望和儿时的向往,他还是坚定踏上了和家人同样的路。
田欣(后排左一)和家人合影
作为在基层工作19年的“老”民警,田欣曾化身“高墙信使”,在疫情初期开展“罪犯亲属大走访”,与监狱教育改造科民警一同,重建罪犯与家人的纽带,解开罪犯改造的心结;也因及时发现罪犯病情,紧急送医使其得到有效治疗,而收到罪犯家属送来的锦旗。而让田欣最高兴的,莫过于在和新入监罪犯个别谈话时,听他们提起,自己曾主管的刑满释放人员陈某、赵某等人,回到老家后自力更生、回归正途,已是当地众人皆知的“改过自新”代表。
这些点滴的骄傲与欣慰,如天平上逐渐增加的砝码,早已成为他内心沉甸甸的荣耀与责任:“看嘛,我们一家人都穿藏蓝,好和谐!”
坚守,是最长情的告白
站好“最后一班岗”
明年3月初,七监区民警汤映军就60岁了。临近退休的他并没有向监狱申请“特殊照顾”,仍然坚守在值带班一线,坚定地站好“最后一班岗”。
汤映军(后排左三)与监区同事合影
汤映军的父亲汤永尧,是嘉州监狱(原五马坪监狱)建狱时的第一代监狱民警,折枝为丛棘、辟田筑圜土,监狱的一花一草、一砖一瓦,都留下了他们创业的足迹。
汤映军在五马山出生,也在五马山长大;退伍后转业,在沐川县民政局提供的三个选项里,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五马坪,接过父辈手中的接力棒。
“五马坪监狱的监区离场部很远,父亲难得回来一次,每次回来都很匆忙。他陪我们的时候少,全身心地扑在了罪犯的管理和教育上。”等到汤映军也成为一名监狱民警,就理解了父亲,“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说的就是老一辈监狱人的无私情怀吧。”
汤映军在巡查监舍
从警34年,有17年的时间都在七监区,对汤映军而言,脚下丈量过的每一寸土地,抬手规整好的每一处标识,都是无比熟悉且依依不舍的:在岗一分钟,尽职60秒,坚守在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何尝不是他对监狱事业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