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政法委主管的,全国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法治传媒《法治日报》2023年1月9日第4版“法治调研”刊发泸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峰署名文章《坚持法治先行 强化法治保障》。
版面图如下 全文如下 坚持法治先行 强化法治保障 近年来,四川省泸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集约高效的市域社会治理法治体系,以法治之力引领泸州之治行稳致远,推动泸州市成功创建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聚焦制度创新,提升依法决策支撑力 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迫切需要,也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要通过决策机制的创新,进一步保障党委、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泸州市政法机关坚持把依法决策作为事关社会治理整体效能的大事,为党委、政府重大决策提供有力法治支撑。建立市委重大决策“三方会审”机制,由市纪委监委机关、市司法局、市审计局对重要决策、重点项目、重大投资等12类决策事项开展合法合规性审查,框定重大决策法治边界。市委办、市政府办、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建立衔接互通机制,严格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上会”前置程序,动态制定年度风险评估清单,推动全市重大决策实现应评尽评。将基层政府重大决策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推动乡镇(街道)合法性审查力量、审查范围、审查机制全覆盖,实现审查事项应审尽审。 聚焦治理需求,提升地方立法引领力 地方立法作为我国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善我国立法体制、推动地方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维护地方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促进法治中国建设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泸州市政法机关紧扣社会治理难点堵点,精准确定立法切口,服务市域治理需求,出台了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物业管理条例、违法建设治理条例等一批务实性地方法规;受省人大常委会委托起草了《四川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为赤水河流域保护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充分彰显出立法的引领、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为固化定型泸州市“全科网格”等有效做法,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化水平,泸州市启动了《网格化服务管理条例》立法预调研,现已列入2023年立法计划制定项目,《平安泸州建设条例》立法前期工作也在有序推进中。自成为四川省首批行使地方立法权的设区的市以后,泸州市共制定和修正12件地方性法规,其中7件涉社会治理领域,市域社会治理法律规范体系不断健全完善。 聚焦公平正义,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 公平正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追求的非常崇高的价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追求公平正义、保护人民权益。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渴望更加强烈。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为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要求新期待,必须扎实推进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泸州市委政法委探索组建执法监督专家库,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涉法涉诉信访突出问题,组织开展专项案件评查,以严格责任追究倒逼案件实质性化解。市委政法委与市纪委监委机关、市委巡察办建立了协作配合、信息沟通等长效机制,推动各类监督贯通融合,形成监督合力。市检察院派驻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和法制部门检察室,创新立案监督和侦查活动监督模式。市公安机关实体化运行市、县两级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对一线执法单位派驻或配备专职法制员,筑牢防错、纠错的“第一防线”。市司法局围绕行政执法责任落实等7大领域25个具体方面,对全市306个单位开展行政执法专项监督检查,有力促进基层执法规范化。 聚焦民生实事,提升法治服务供给力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民生实事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办好民生实事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实际行动,也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泸州市政法机关始终将优化法治服务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和各类市场主体法治获得感。以“有形有态有效”理念系统实施酒城法治能级提升行动,“点”上以自贸区总部基地为依托,招引集聚优质法务资源建设产法协同示范区,“面”上构筑执法司法保障、公共法律服务、衍生法律业态三个高地,提升全域法治服务供给力和核心竞争力,点面结合培育法治服务泸州样板。升级打造“全周期”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全市建成1626个“一站式”“窗口化”综合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 泸州市部署开展为期一年的社会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十百千万”专项行动,依法攻坚化解一批长期积压的突出矛盾纠纷。创设“石榴籽”调解模式,将国家法律和少数民族习惯法“两法相融”,有机统一法理情,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深入实施“政法干警驻网格”活动,全市1948个网格全部实行“一格一警”,做实普法宣传、矛盾风险排查化解等事项,以政法专业化助推网格法治化。 聚焦品牌建设,提升法治文化软实力 坚持将厚植法治文化土壤作为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的重要抓手,探索基层法治示范建设,实施品牌化普法培育行动,打造“纳爱”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体验中心、奢香法治公园等法治文化阵地,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推出“泸法麒麟”系列法治文化产品,探索将当地的酒文化元素融入法治精神内涵。创新打造“法治茶馆”,采用“政府买单,群众喝茶”普法形式,将严肃的法治文化与当地茶馆文化有机融合,建设独具特色的普法阵地,形成“强互动”“重融合”“能复制”的法治宣传、法律服务、法治文化建设新模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泸州市政法机关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地发挥法治对市域社会治理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