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内江一院抗疫夫妻:最好的感情是双向奔赴 风雨同舟

来源: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作者:邓 敏 陈 娟 发布时间:2022-10-02 17:29:54

手握手术刀,
这是一个外科医生对患者的责任;

手捏棉签棒,

这是医务工作者对社会的担当。

今天是李明国参加核酸采样队的第21天,

也与妻子姚远共同抗疫了17天。

 

2022年9月8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袭击甜城,形势严峻、刻不容缓。疫情爆发后,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立即组织、调配一批医务人员前往一线,但因疫情形势严峻复杂,次日深夜甜城全部按下暂停键,需要调配更多医务人员支援一线。此时,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李明国正在值班,刚刚完成一名车祸伤患者的开颅手术,他主动请愿加入医院核酸采集队伍。

抗疫夫妻1.jpg

李明国凌晨为社区居民采核酸


“我是一名中共党员,需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也刚刚支援过发热门诊,对疫情流程驾轻就熟;加上女儿在隆昌有外婆照顾,妻子可能也会加入抗疫一线,所以没有后顾之忧。”这一举动得到了科室主任及同仁的支持,交接完病房里的相关工作之后,就等一声出发令下。

与此同时,作为手术室的护士,李明国的妻子姚远也收到了紧急回岗的消息,以备随时增援科室工作需要。

9月10日凌晨天刚亮,李明国便接到了出发指令。夫妻10年,李明国与姚远没有过多的言语渲染,同为医务工作者,要说什么早已心领神会:“抗疫的同时注意保护自己。”

从最基本的穿、脱防护服,到咽拭子核酸采集,标本的运输等各个环节,核酸采样工作对于李明国是陌生的,加上抗疫工作繁杂,支援队伍都是从各个临床科室集结的力量,这就需要李明国“多看多观察”,和支援队及队友尽快磨合,共同摸索出一套合理的流程,与社区工作人员有效沟通,才能提高效率,在最短的时间内阻击疫情进一步蔓延。

深夜深入中、高风险地区开展核酸采集工作,遇到年老体弱、身患疾病的特殊群众,便主动爬楼入户,碰到刚做完手术无法下楼的患者便主动上门查看……和队友们一样,李明国全身被汗水浸湿一次又一次;当然,也和队友们一样,凌晨空旷的街道让他心生斗志,凌晨集结让他和手术台上一样聚精会神;而李明国手中的“手术刀”和咽拭子也越来越驾轻就熟,和团队中的社区工作、志愿者配合越来越默契。

抗疫夫妻2.jpg

李明国为社区小朋友采核酸


此时,留守医院的妻子姚远也在9月13日主动报名参加了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支援市中区核酸采集队伍,并于当天13时投入到第一场核酸采集任务中。从那天以后,他们一个在市中区,一个在东兴区,虽未牵手,但始终并肩,工作结束后,彼此便通过视频分享一天的工作和近况。好在,女儿在隆昌居家隔离,三岁半的孩子也积极配合采集核酸,“爸爸妈妈,我在家会乖乖听话,我不会拖你们的后腿,你们要注意安全。”女儿的懂事,让夫妻俩倍感欣慰。

抗疫夫妻3.jpg

姚远为社区居民采核酸


在9月14日这天,李明国迎来了自己34岁的生日,妻子姚远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样的祝福:“李先生,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祝你生日快乐。你一直追求进步,敢为人先,我虽不济,却也想时刻追随,向你靠拢,家乡平安,小家才能圆满。”

最好的感情,是双向奔赴,风雨同舟。

转眼到了9月23日,社会面感染率持续降低,抗疫工作初见成效,但抗疫工作者们依旧不能松懈。正如李明国在核酸采集工作过程中收到的来自5岁小朋友自制的“大白”图画那样,那鲜活的形象,稚嫩却又真实的感谢,这沉甸甸的责任,又怎能不让自己坚守到底?

在抗疫战场上,有很多像李明国和妻子这样暂舍“小家”,捍卫“大家”,他们是夫妻,也是战友。虽不在同一地点,但其各司其职,并肩作战,挺身上前,不惧逆行,于雨时来,于晴时去,方见人间瑰丽!


日月其迈,岁律更新,征途漫漫,吾辈自强,山河方无恙!

有一种追随叫“与你同行,并肩而战。”

有一种伉俪叫“抗疫夫妻”


【采访后记】感谢所有在疫情中坚守家园、驰援内江的兄弟姐妹,也感谢以李明国医生为代表的外科医生们,他们不仅能在无影灯下手拿手术刀,解决患者的身体疾患,也能在抗疫时期化身“大白”,在每一个社区,每一个街道,护卫人民的安康。(邓 敏 陈 娟)


责任编辑:梦雪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8021130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