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兴文县九丝城镇红胜堰村(原文印乡高产村)四面群山环绕,曾是远古僰人聚居之处。兴文县司法局退休干部彭永贵,就出生在这片土地。他走出大山、外出求学,又返回家乡,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家乡。
多年来,彭永贵在普法道路上坚定前行,他将普法宣传作为守护青少年的“防火墙”,有效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以爱心助学为“引航灯”,照亮青少年成长之路;把扶贫济困化作日常坚守,为乡亲排忧解难。他的付出和努力得到了广泛认可,先后获得“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个人”“四川省记一等功公务员”“四川省百名优秀志愿者”“四川省首批‘岗位学雷锋标兵’”“四川省‘十大法治示范人物(提名)’”“宜宾市道德模范”等荣誉。
电话唤起的回忆
彭永贵今年61岁,他先从2018年大年初三的一个电话说起。
2018年大年初三一大早,彭永贵吃完早餐后,便坐在电脑前,通过QQ聊天为一位求助者解答法律问题。这时,手机铃声骤然响起。
“老师,我是小敏,您还记得我们30年前的约定吗?”电话那头传来询问。“什么约定?”老彭迅速在脑海中搜索,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原来,电话里是他曾教过的学生。小敏接着说:“您当年离开高产村小时,告诉我们要守规矩。30年了,您的学生们个个都遵纪守法!我们约好今天来拜见您,您能见见我们吗?”
这番话将彭永贵的思绪拉回到1981年秋天。那时,他刚高中毕业,就成为高产村第二小学的一名代课教师,同时担任高产村的团支部书记,这一干就是6年。
在这6年时间里,当地发生了数起青少年犯罪事件,彭永贵痛心不已,他在课堂上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在村里的团建活动中引导团员遵规守纪。尽管受众有限,效果却十分显著,他带的班级和管辖的团支部从未发生过一起违法乱纪事件。
1987年12月,彭永贵通过公招进入公务员行列。离开讲台那天,他语重心长地和学生们约定:一是无论任何时候,都要遵纪守法;二是努力不是为了赢别人,而是不输给自己。同时在心底默默许下承诺:只要条件允许,一定要把法治教育普及到家乡的每一个角落。
踏上公务员岗位后,彭永贵长期扎根山区基层工作一线,在多个乡镇辗转工作了28年,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家乡。从民办教师到乡镇工作人员,从农村团支书到科级干部,虽然身份不断转变,但他普法的脚步从未停歇。面对他人的不解,他总是笑着说:“我是一名普法志愿者。”
在乡镇工作期间,经他调解的民间纠纷案件至少有七八百件。其中,一件长达30多年的林地纠纷,在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喻之以法的调解下,得到圆满解决。
“我和村小有个约定”
2015年9月,彭永贵被调到兴文县司法局工作,正式开启了他深入学法、普法的新征程。
2017年暑假,彭永贵应邀去一个暑托班讲法治课。课堂上,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一无所知,让他忧心忡忡。在随后的乡村走访中,他发现有的未成年人因违法犯罪失去了自己美好的青春,有的青少年因不懂法而上当受骗、受到侵害,而不知道依法维权。这些孩子的遭遇如同一根根刺扎在他心上,让他食不甘味、夜不能寐,一心想着为孩子们做点什么,让他们能健康快乐成长。
一次偶然的机会,彭永贵结识了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兴文县“活雷锋”陈国辅。两人相谈甚欢,彭永贵与陈国辅约定,要像他一样,把法治教育普及到校园,引导青少年知法守法。此后,彭永贵便开始精心策划行动方案。
2018年3月19日,“我和村小有个约定”送法进校园活动在兴文县九丝城镇最偏远的文山村(原文印乡东风村)自然村小正式启动。彭永贵从禁毒大队借来罂粟苗、常见毒品仿真品,结合自己制作的 PPT,正式开启村小普法之旅。
活动当天,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只有37名学生的学校竟来了42位家长。90分钟的互动式讲课结束后,彭永贵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偏远农村学校法治教育的严重缺失,也深感农村校园普法之路任重道远。他在心中暗暗发誓:“每一个村小我都要去,哪怕只有一个学生,我也要去普法,决不漏掉一个村小、一名学生。我要用两年时间,为全县97所农村小学送上一次法治教育课。”
从那以后,彭永贵争分夺秒,奔赴各地农村小学开展普法工作。他深知普法是件很枯燥的事,为了让讲解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他以“德润童心 法伴成长”“平安校园 护蕾行动”“念好‘十八字诀’做优秀中学生”等为主题,针对不同区域的学校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精心备课。
在普法教育中,除了现场宣讲,彭永贵还创建“法治兴文”微信公众号和“兴文指尖普法”微信群,累计编发普法信息2600多期,惠及10余万名群众;牵头开发《法治兴文网》,组织律师为群众提供网上法律咨询服务,解决群众法律咨询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一生的承诺
常年在最边远的乡镇一线工作,大山的潮湿让彭永贵双腿患上严重风湿,双膝半月板Ⅱ级拉伤。发病时,他行走困难,连续坐一小时以上,站起来走动都十分艰难。然而,无论是在乡村学校上普法课,还是在机关、企业、乡镇、村(社区)普法宣讲,腿脚不便的他始终坚持场场站着讲。面对病痛,彭永贵总是幽默地说:“腿病是大山送我的礼物,它痛,我就知道天气要变化了。”
在乡村普法过程中,每当遇到家庭困难的孩子,彭永贵总会自掏腰包给予资助。时间一长,作为普通公务员的他渐渐感到力不从心。此后,他开始想方设法为困难孩子联系政府组织、寻找爱心人士,解决他们学习生活的后顾之忧。这些年下来,经他帮助的孩子有20余人。
6年多来,彭永贵自筹资金7万余元,自驾行程5万余公里,为各级各类学校送去法治教育课800余场次,受益师生及家长达16万人次;帮助教育转化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100多名,接受学生及家长咨询、求助200多人次,发现并及时消除苗头性、倾向性未成年人犯罪隐患3起;挽救被过激管教儿童2名,培养“小小普法员”上千名,在城乡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播下“法”的种子,让他们看到“法”最初的模样。
彭永贵的付出结出了累累硕果。川堰村小李晓玲老师说:“这样的普法感恩教育很有意义。课后,孩子们变得更懂事、更守规矩啦!”大坝苗族乡小寨村熊老师发来微信说:“以前在小寨打架的孩子,自从和您拉勾勾过,就再没有打架了,学习还进步了。”五星镇的梓涵兴奋地告诉他:“伯伯,期末成绩出来啦,我考了674分。”麒麟苗族乡的玉霖也会在电话里汇报:“爷爷,我这学期比上学期多考了17分,从第五名上升到了第二名。”还有孩子家长开心地分享:“我的孙子懂得了感恩。”“我那个调皮的娃儿,经常提醒我要讲诚信守规矩,不能干违法的事。”……彭永贵说,这些孩子们的成长与改变,就是对他最好的回报。
2024年6月13日,彭永贵正式退休,但他的普法脚步并未停歇。他成立了“彭永贵普法工作室”,这个以青年律师、司法行政业务骨干为主要力量的普法团队,立足未成年人、城乡群众和企业需求,开展“群众看得见、听得到、参与得上”的法治宣讲活动。从成立至今,已开展活动50余场。
普法,于很多人而言,是一件极其枯燥的事情,但彭永贵说:“只要老百姓还需要我,我的普法路就会继续走下去,直到走不动的那一天。”